PC外墙板怎么造?这些关键点你得知道(pc外墙是什么)
材料选择与配比
PC外墙板的核心材料是混凝土和钢筋。水泥标号建议选用42.5级或更高,粗骨料粒径控制在5-20mm之间,含泥量不得超过1%。细骨料优先选用中粗砂,细度模数保持在2.3-2.6范围。钢筋需符合HRB400级标准,直径根据设计要求采用8-14mm规格。添加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时,掺量控制在胶凝材料总量的0.8%-1.2%,可显著提升混凝土工作性能。
模具设计与加工
钢制模具厚度不应小于8mm,工作面平整度误差需小于2mm/m。阴阳角部位设置5mm倒角,门窗洞口定位偏差控制在±1.5mm以内。模具拼缝处采用双面胶条密封,确保不漏浆。脱模剂应选用水性乳化类产品,涂刷厚度0.05-0.1mm,避免影响饰面效果。模具周转次数达到50次后需进行精度校验,及时修正变形部位。
混凝土搅拌工艺
强制式搅拌机容量建议选用2m³规格,投料顺序为:先加70%水量→骨料搅拌30秒→加入胶凝材料搅拌60秒→掺入剩余水及外加剂搅拌90秒。冬季施工时需将水温加热至40±5℃,夏季可添加冰块控制出机温度在28℃以下。搅拌完成的混凝土坍落度宜保持在160-180mm,含气量不超过4.5%。
浇筑与振捣操作
分层浇筑时每层厚度控制在300-400mm,相邻两层浇筑间隔不超过初凝时间的1/3。采用φ50高频振捣棒,插入间距不大于400mm,每点振捣时间15-20秒。遇到预埋件部位应加强振捣,确保周边无蜂窝麻面。浇筑完成后需进行二次振捣,消除表层泌水形成的气泡。振动台频率宜设定在2800-3000rpm,振幅0.3-0.5mm。
蒸汽养护制度
静停阶段保持环境温度20℃以上,持续时间2-3小时。升温速率控制在15℃/h以内,最高温度不超过60℃。恒温阶段维持相对湿度90%以上,持续6-8小时。降温阶段速率不大于20℃/h,当构件表面与环境温差小于20℃时结束养护。养护期间每2小时记录温湿度数据,发现异常及时调整。
表面处理技术
清水混凝土构件脱模后应立即喷涂保护剂,用量0.2-0.3kg/m²。仿石饰面需在初凝前进行洗骨料处理,露出深度控制在3-5mm。浮雕图案制作时,硅胶模具与混凝土接触时间不少于24小时。彩色混凝土采用氧化铁颜料掺加法,总掺量不超过水泥用量的6%。表面密封采用有机硅渗透型防护剂,涂刷两遍间隔4小时。
质量检测标准
几何尺寸允许偏差:长度±3mm,厚度±1.5mm,对角线差4mm。抗压强度试块每100m³留置不少于3组,56天强度不低于设计值115%。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采用电磁感应法,允许偏差+8mm/-5mm。防水性能测试采用喷淋法,持续30分钟背水面无渗漏。耐火极限通过炉内试验验证,满足2小时标准要求。
运输存放要点
专用运输架倾斜角度不超过15°,边角部位设置橡胶护垫。板件叠放不超过6层,层间用100×100mm木方隔开。存放场地平整度误差小于10mm/m,基础承重能力需达15t/m²。露天堆放时应架设防雨棚,相对湿度长期高于80%地区需增加除湿设备。吊装孔周边需预埋加强钢板,孔径误差控制在±2mm以内。
接缝防水处理
板缝宽度设计宜为15-20mm,嵌填前清理基层至露出新鲜混凝土面。背衬材料选用闭孔聚乙烯棒,直径应为缝宽的1.3倍。密封胶施工温度5-35℃,注胶深度不小于10mm。阴阳角部位附加300mm宽防水卷材,搭接长度不少于100mm。接缝处设置导水槽时,坡度应大于5%,每米标高差控制在3mm内。
安装精度控制
首层定位误差不得大于3mm,垂直度采用激光铅垂仪校正。连接件焊接焊缝高度不小于6mm,焊后24小时内进行防锈处理。相邻板面高差使用2m靠尺检测,允许偏差2mm。临时支撑系统承载力需达设计荷载的1.5倍,撤除时间不早于安装后72小时。安装全过程实施三维坐标监测,累计偏差超过5mm时启动纠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