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拿到大厂offer,“Hi工大”创始人毕业啦!(大厂的offer要等多久)
“Hi工大”,这个WITers都在用的
微信小程序创始人之一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应届毕业生杜毓琛
现推免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读研
大学期间,他不仅是个“软件发烧友”
还连续两年综测成绩专业第一
同时他还是个妥妥的竞赛达人
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竞赛荣誉17项
他创立学校第一个网络空间安全协会
带领团队在多个网络安全比赛获奖
实现学校在此领域竞赛奖项
从零到多的突破
大三时他就拿到了字节跳动的"offer"
然而,他的优秀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实际上,他还是“留级生”
经历过转专业的“小插曲”
一起来探探他和Hi工大的成长故事!
△ 杜毓琛(中间)
“脑子一热”做出来的小程序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学校的线下授课节奏。“那段时间我们辗转线上大大小小的群接收教学课程、考试安排等信息。”
作为2019级计算机学院的学生,杜毓琛“坐不住了”,他和另外一个志同道合的软件发烧友杨熹商量,“我们来开发一个集这些信息于一身的小程序吧!”
俩人“脑子一热”,说干就干。在学院辅导员还萍老师的支持下,仅一周时间,“Hi工大”1.0版本正式上线,具备查询课表、成绩、校园导航、班车、校历等功能。“开发那几天,我们俩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前端开发只花了三天时间,后端花了四天时间。”
△在Hi工大上查课表
令人惊喜的是,小程序上线不到三天时间,用户量就增长到了约1000人。历时三年多,“Hi工大”总用户量已达7.7万人,日均浏览量达2万次,每日打开次数1.8万次。
随着用户量的不断增长,杜毓琛组建了远近闻名的“Hi工大团队”,他们从校内学生的用户需求出发,持续探索小程序的迭代升级。
2021年9月,Hi工大升级到2.0版本,陆续上线空教室查询以及论坛的新功能。由此,武汉工程大学诞生了第一个由校内学生组成的内部论坛,含校园资讯、失物招领、寻物启事、有求必应、二手市场等多个栏目。
截至今日,论坛累计发帖量已有4万多条。“有了论坛,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或需求就可以自行沟通,不用再花费时间在庞杂的QQ群中找信息。”杜毓琛心满意足地说。
△Hi工大论坛上的感谢帖
起初是为了解决查课烦恼开发的小程序,没想到越做越大,越做越觉得“还应该再做点什么。“大家用得好,我就觉得很值。”杜毓琛对Hi工大投注了许多情感。
“团队快养不起啦!”杨熹“一瓢冷水”泼向他。为此,杜毓琛和杨熹、吴佳睿、周正等骨干成员一起成立了长风御攻科技有限公司,尝试通过地推、接项目等各种方式“引流变现”,从而支持Hi工大的正常运转。
△杜毓琛和杨熹合影
上架嵌入式广告可以带来不错的收益,但他们甚至把腾讯自带的开屏广告也关闭了,杜毓琛对给同学们带来最清爽的用户体验有执念。在杨熹的坚持下,他们承接了盐城师范学校“盐小助”公众号开发等工作,项目资金几乎都用到Hi工大的服务器运转上。
全部拿到“大厂”offer
“Hi工大团队一路走来和学校息息相关。”杜毓琛告诉记者,从学校层面到院系老师,对他们的创业尝试都给予了很大的空间和支持。得知团队没有固定的办公研发地点,时任校团委办公室主任的谭明武老师想办法为他们解决场地问题。对此,杜毓琛感恩在心。
由此,他作为技术负责人带领团队承担了2021秋季湖北省百生讲坛总决赛现场评审系统的技术支持工作,研发了武汉工程大学智慧党校小程序及其管理系统,尤其是在学校50周年校庆之际,他们完成了校庆小程序及管理系统的开发工作,累计服务校友万余人……
△Hi工大团队合影
同时,Hi工大团队骨干还是学校网络空间安全协会里的“最强战队”——御攻团队的首批成员。“我们基本上每周聚在一起头脑风暴。尤其是参加比赛的那段时间,干脆买了行军床放在工作室,困了就轮着休息,醒来就继续干。”
网络空间安全协会是杜毓琛在计算机学院徐银霞老师的指导下创立的,其中御攻团队的组建,帮助学校实现了多个网络安全类赛事上的奖项从无到多的突破,在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大赛、信息安全铁人三项赛等信息安全权威赛事均有斩获。
他们一路披荆斩棘,还获得了第十三届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二届清华大学国强研究院杯技术创新赛初创组全国优胜奖,第十一届“中国软件杯”大赛全国三等奖,2020年第二届字节跳动安全范儿高校挑战赛 ByteHack 团体组第二名等多项荣誉。
得益于竞赛成果和创业经验,Hi工大骨干成员,除了杜毓琛继续读研,其他三人都在毕业时顺利拿到了互联网大厂的offer——杨熹去了腾讯,吴佳睿在字节跳动,周正就职安恒。
“
“我们有个约定,”杜毓琛目光灼灼,“现在我们身处天南海北,在各个地方学习技术,积累经验,几年之后如果有机会就再一起创业。”
△Hi工大团队参加“weteam”创业活动
履带玩具车“玩出来”的一等奖
杜毓琛在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一年级时,就加入了计算机学院卢涛教授的AIBD团队,并拿下了第十三届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谁承想,就6个月前,纯为研究机械运作,杜毓琛随手从淘宝买的履带车玩具,竟成了获奖的“引子”。
△第十三届省“挑战杯”获奖队伍合影
在竞赛的筹备阶段,“满是想法”的杜毓琛观察到土壤数据采集纯靠人工效率不高,如果换用机器采集,不受天气影响既能提高效率又能确保精准度,再加上传感器,又能第一时间将数据上传,更加一举多得。
履带玩具车突然钻进了他的点子里。备赛期间,团队以这个塑料履带玩具车为借鉴,经过成员的重新设计,订购钢板材料,动手组装,一辆“基于土壤大数据的智能农业工作车”雏形应运而生。
△第一次组装履带玩具车
△参赛前烧坏的几个开发板和最终定型的小车
虽说拿了省赛一等奖,但杜毓琛在比赛过程中看到了诸多实力强劲的学生队伍,“人家桌子上都是一摞摞的专利和论文。”这次比赛让他感触颇多,由此他萌发了“光一股脑搞开发不行,必须沉下心来做科研才有创新”的想法。
杜毓琛看似一匹黑马,然而他也是经历过挣扎和抉择才慢慢找到自己真正的热爱。2019年10月,已经在机电专业读到大二的杜毓琛,从机电工程学院转到计算机学院,从2018级的学长重回大一,成为了网络安全专业的一名“新生”。
“不想错失这个研究网络安全的好苗子。” 因一场竞赛,杜毓琛与他的导师徐银霞结缘。在团队成员周正的引荐下,徐银霞老师第一次就和这个软件发烧友交谈了近两个小时,便极力建议他转学到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事实证明,徐银霞老师的眼光是精准的。
△杜毓琛和徐银霞老师毕业合影
“我曾经以为有技术、能开发就够了,但从一次次的竞赛和创业中,我明白只有做到绝对的创新和技术,突破技术壁垒,才能不被轻易替代和效仿,这也是我今后追求的目标。”
谈到未来的打算,杜毓琛毫不犹豫地说“读博。”现在,已保研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网络安全专业的杜毓琛,迈着坚定的步伐前往他人生的下一站。
杜毓琛获奖经历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 14 周年精英联赛全国一等奖
第十一届“中国软件杯”大赛全国三等奖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一项
第十三届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第十二届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铜奖
第二届清华大学国强研究院杯技术创新赛初创组全国优胜奖
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 2022 网络技术挑战赛华中赛区三等奖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创新实践能力赛中部赛区三等奖
第二届字节跳动安全范儿高校挑战赛 ByteHack 团体组第二名
第一届字节跳动安全 AI 挑战赛小样本风险识别赛全国第七名
第四届湖北省网络空间安全实践能力大赛三等奖
第二届惠普创造力马拉松武汉赛区第二名
第三届信息安全铁人三项赛第二赛区三等奖
国家信息安全水平考试(NISP)一级证书
武汉工程大学“最美大学生”荣誉称号
武汉工程大学十大精英学子奖学金
武汉工程大学一等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