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苏苏州吴县走出来的中科院院士,有这样一位著名的生物化学家(苏州籍两院院士有几位)
原标题:从江苏苏州吴县走出来的中科院院士,有这样一位著名的生物化学家
吴县,上至秦朝开始,下至1995年都一直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名;直至1995年6月撤销吴县,设吴县市,2000年又撤消吴县市,改设苏州市中的吴中区和相城区。
所以,按照如今的说法,吴县所属地区应当是江苏苏州。
吴县境域位于江苏的东南部,苏州与无锡之间,它东接昆山,南邻吴江,西靠太湖,北部与常熟接壤。
吴县历史悠久,如果从公元前221年,即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吴县算起,吴县则有2000多年的历史。
2000多年来,尽管吴县的地域、辖属屡有变化,但除了王莽新朝一度更名为泰德县以外,吴县的名称一直沿用至2000年。
就在这样一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江苏苏州吴县,却走出来了一位中科院院士、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王志珍。
王志珍,1942年7月出生于江苏的吴县,1947年,年仅5岁就步入了吴县的学堂,第2年转学到上海工部局小学;1951年,王志珍的父亲去世后,举家迁回老家苏州吴县,在景海小学、江苏师范学院附小上五、六年级,1953年就读于上海市上海中学。
1959年,王志珍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物理系,1964年毕业后进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从1979年-1998年,王志珍分别在德国、美国、加拿大、中国香港地区作访问学者,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志珍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她参加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胰岛素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
20世纪80年代初,王院士参加胰岛素A、B链相互作用及重组研究;20世纪90年代,王院士率领的研究团队开始了蛋白质折叠及折叠酶和分子伴侣的研究。
具体来说,王志珍院士团队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一是王院士团队提出了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既是酶又是分子伴侣的假说,为该酶固有的分子伴侣活性提供了最早的实验证据。
同时,王院士团队还证实和区分了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的二种活性,在帮助含二硫键蛋白折叠中的作用,打破两大类帮助蛋白的界限,总结出折叠酶新的作用模式。
二是王院士团队是国内最早成功地,用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来催化同一基因编码的两条肽链,并且提出胰岛素A、B链,已经含有足够的结构信息,而能相互识别和相互作用,并形成结构最稳定的天然胰岛素分子。
总之,王志珍院士在蛋白质折叠,折叠酶和分子伴侣胰岛素A、B链相互作用及重组等研究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结:从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江苏苏州吴县走出来的这位中科院院士王志珍,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
您同意我的观点吗?欢迎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和看法!
每天更新健康热点,医疗痛点;如果我说的,正是您所想的,请关注、点赞、转发、分享、收藏朱萧俊说健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