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申请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硕士?(牛津大学赛茜简历)
我让我们的运营编辑团队邀请到在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读Financial Economics的Cecilia学姐,写一下怎么准备、有何要求、以及会加分的背景有哪些。通过她的亲身经历,相信你也对申请牛津大学商学院研究生有一些了解。
本文由AdmitWrite留学平台专业导师 牛津大学 Cecilia学姐 提供
谢谢admitwrite的邀请,先自我介绍一下吧。
我的背景
本科学校:伦敦政经(LSE)会计与金融系
GPA:upper second division (均分68)
GMAT:760,IR 7,写作5.5
托福/雅思:waived
实习:两段BB front office
录取学校
牛津大学Financial Economics
帝国理工investment & wealth management
香港科技大学investment management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finance (带$17500奖)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
我本科就读于英国G5(非牛剑)的金融与会计专业,申请金融专业为主,也包括一些商科类项目。最终拿到四所录取,包括Oxford的MFE,以及IC, HKUST和JHU等金融类项目。
关于留学准备和申请,有一些个人的心得,希望给大家一些借鉴和思考。
我将来想从事的职业方向为投行或PE,所以一直在充实自己的相关实习背景,陆陆续续参加了3次实习,有咨询公司,二级市场行研,也有IBD,基本上涉及面比较广。
这三次实习收获很大,例如咨询让我了解了国际公司的报表,也养成了很好的工作习惯,还锻炼了一部分解决问题的能力。
IBD的实习让我真正发现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在工作中也掌握了一个分析和为公司估值的框架。当然,还有老板的推荐信。
对于想要出国留学的同学,我建议从思考自己就业方向的角度上,研究哪个项目更适合自己,并且注重自己实际获得的收获,比如对于行业的认识和insights。因为商科master项目的时间很短(一年/一年半),马上还是要面临找工作的。
第二部分:申请前的准备
申请季前的暑假真的很重要,因为开学以后很难再找到这样的空档期去准备GMAT以及做一个可以作为跳板的实习。对于申请英国G5 + LBS ,以及MIT, Columbia的商科专业来讲,如果你背景一般般不是大牛,那么我的经验,高GMAT真的很重要。原因很简单,一般标配选手背景,985本科,或海本top 100,GPA 3.7,水实习,这时候有一个高的GMAT会让你在申请的时候有更多的底气。
第二,申请商科,实习远远比其他然并卵的背景来得重要,因为你的简历只能写一页,你的essay只能写几百字。你的研究经历,你的课外活动,这些经历或许有很多成为你铭心回忆的理由,但是在申请商科的时候,尤其在写PS的时候,他们的作用真的远远没有写你的工作经历来得好。原因很简单,商科招生的目的之一是希望你去读一年以后可以找到一个给力的工作,而不是找工作的时候拖学校的就业报告后腿。
所以啊,有雄心的你,不甘于现状的你,把这个暑假的旅行计划全部取消掉吧,要么花在刷G上,要么花在做实习上。
第三部分:如何准备GMAT
关于如何准备GMAT,chasedream或知乎上都有非常详尽的功略。每个人的复习方法和心路历程都不尽相同。我自己从第一次翻开OG到最终考出760的分数,大概费时两个月,考了3次。
第一次纯属体验派,主要是为了适应考场的环境,训练做题时的时间管理,以及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分数不高,只有690。
第二次上场前做了充分的准备,OG刷了两遍,Manhattan Sentence Correction过了两遍,Ron神的视频从头到尾看了一次,考到了720。虽然分数还可以,但离我最想去的牛津大学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第三次考试前一晚重感冒,躺在床上缩成一团,很想放弃这次机会。可是天亮以后,依然坚持去了考场,对自己说这是最后一次了,再难受也要坚持下去。感谢上天,考出了760的分数。现在,当一切尘埃落定时,我最感激的就是当时咬牙坚持下来的自己。
第四部分:关于选校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我认为选校是申请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真正最需要自己亲力亲为,对自己负责的部分。我当时的标准是首先希望学校是BB的target,以我本科学校和之前的实习经历来看,这一点可以让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更加顺畅。其次,专业上,至少要是商科类,金融最优先。第三,希望学校的career service要好,location在大城市或离大城市比较近,这样networking更方便。
另一方面,选校也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一方面是我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项目,另一方面也要看哪些项目我们有机会。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大家多和学长学姐,项目在读生,去多了解,选择最适合自己背景的学校。选校前不要人为的给自己设限,因为此时没有人可以准确判断出你的未来,你应该主宰自己的申请,同时懂得扬长避短,既要自信地展现与包装独特之处,也要大方承认并弱化短板。
选校方面去咨询一下专业的人士也未尝不可,比如舒老板创立的admitwrite平台上的导师都是G5同专业背景的,基本上你可以找到target programme的学长学姐,而且他们本身也是拿过多所英国学校的offer的,也非常了解各项目的情况,结合你的实际情况帮你进行最准确的定位。
第五部分:申请材料
1. PS/CV:我认为一套好的申请材料,应该是CV和PS之间相辅相成,整体的package能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申请人形象。CV是个人经历量化的版本,原则是筛小取大,在有限的空间里展现出尽量多的个人经历内容,包括教育经历、实习、项目、比赛、交换、学生活动等。Bullet Points信息点充分,简洁明确,不用追求排版的新意,因为无论是AO还是HR看CV的时间都很短,所以一份成功的CV就是在30s内让别人一眼就能了解到你的信息点,引导他进一步去看你的资料或者面试。PS或essay是更soft的材料,能让AO了解到你的想法,例如career goals、leadership等。其中的story大多来自于cv,但侧重于故事的软性叙述与个人特质表达。简单来说,CV要让别人觉得你很厉害,PS要让别人知道你是怎么做到很厉害的。
说到这里,我想谈一下如何写PS。实习本身的经历自然宝贵,但是如何用文书体现出来也颇为讲究。建议同学们去认真思考自己的故事,因为AO更喜欢通过故事去挖掘你的quality,而非直接被成绩和证书灌输。故事能够给人更加深刻的印象,并适合嵌在论点之间层层递进。
另外,思考文书还有个好处,在过程中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更多的思考,也掌握了更多的信息,增加了自己的maturity。建议大家选择半DIY式机构,一定要自己思考文书,他人帮忙润色,而不是全盘扔给别人,收获会超过你的预期。
Admitwrite的文书服务就是值得推荐的,文书老师都是G5同专业背景,会严谨得查看你的文书,帮你去分解文书的逻辑,帮你把故事,论点,和论据很好得进行融合。另外上面的导师对于文书的质量要求也蛮高的,因为他们有经验,知道哪样的文书是达到标准的,哪样的文书还有一些欠缺。而通常我们写出的第一遍文书稿都是有所欠缺的,要经过几次的修改,才能达到标准线。所以文书的完成是比较花费时间的。好在admitwrite充分考虑到这点,给了同学30天不限次数得和导师碰撞,来修改文书的权限。因此在这个期间就可以对文书好好把握。
而当文书的基本面达标之后,就还剩语言风格和表述的问题待解决了,这点就可以交给admitwrite的外籍文书导师进行润色,他们也是英国名校出身,不管是对经历的故事性写作,还是严肃的学术型写作,都是不在话下的。此外,还要说下AdmitWrite的Jonathan导师(Oxford PhD,History),作为native speaker,语言自然的很地道,并且人很好,每次都很及时的给我改稿,对于我的表达有很大的调整。
2. Open Questions:现在LBS和IC都增加了网申阶段的open questions,普遍涉及的问题包括:motivation;career goals;leadership; teamwork; 项目对你的帮助;兴趣爱好等等。对于open questions,我的经验是:be yourself,思考自己的真实想法,在语言上做一些包装,使之更加简洁与严谨,同时做好准备面试会被追问。如果思考后发现自己的想法与项目定位不符,实际上也是一个很好的排除手段。同时把答案多给信得过的朋友看一看,看看别人是否能从这些问题的答案获得足够的信息点。
3. 面试:我的理解,面试就是用英语生动清晰的表述自己的故事,所以提前把自己主要的经历都写了下来,目的是为了回忆细节和知道怎么表述这些东西,然后就让同学和老师帮自己做mock。告诉大家一个小心得,故事讲过一两遍之后再去说给面试官,这时的效果是最好的,而不是真的去背出来。可以整理几个自己核心的story,每个story都有不同的侧面和前因后果,并对每个story罗列出这个答案可以应对的问题,例如leadership,team conflict,motivation等等。
那么总结起来,留学申请这一路要用一个词概括呢?我认为是completeness。因为留学申请考察的就是综合的能力。你的GPA,实习,推荐信,leadership,国际经历,等等,都是学校考察的要素,需要在本科的过程中兼顾好这几方。如果觉得自己某一环节较为缺失,就一定要趁早动手。
如果有同学准备开始的早的话,那么半DIY的效果会更好,因为导师会指导你怎么去做背景提升。Admitwrite的半DIY导师都是由四人组成,一个名校同专业申请导师,一个名校同专业文书导师,一个外籍文书润色导师,一个全流程班主任导师。像前期有心仪的院校,但是自己有点稍微够不着的情况下,admitwrte的申请导师和班主任都会提示你怎么去利用现有的时间,转换成自己的completeness,包括修课,实习,做项目等等给都给到你可操作的建议,从本质上扩大你可申院校的范围。
如果准备得晚的同学,就更加建议用半DIY了,因为在申请和你目前要做的事情之前,去分配精力,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是不太容易的,特别是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而admitwrite的四位导师都会分别从不同面去帮助你理顺申请,对于慌不择路的同学,像是一辆很好的四驱马车,能让你在不费力的情况下顺利申请到名校。而如果这时候慌张的去找全包式的中介,就糊涂了,因为中介代理的模式一般只有一个专员操作你的申请,过程也不透明,人员更非名校同专业背景,不能对你的申请做很好的指导,中途翻车的事例是很多的。不过也有同学是申不上梦校不罢休的,干脆gap一年,舍弃中介,来admitwrite找到了合适的导师,最终闯进梦校大门。
第六部分:申请项目总结
下面我会列举一些我在申请中的方法和在每个项目申请中的个人经验。
1. Oxford MSc Financial Economics:
这是牛津唯一一个商科项目,开设在赛德商学院下面,非常看重GMAT成绩和实习/工作经历。如果这两项很优秀的话,哪怕GPA只有3.5,也是有机会拿到面试的。准备面试的过程中,除了常规的motivation和competency questions,还应该把自己过去的经历整合,挖掘最有意思,和其他人不一样的经历并impress AO。比如我曾经当过半年的fashion blogger,所以和面试官聊起这段经历的时候,他显的非常有兴趣,可以拉高印象分。另外,我在PS中写了我将来想去做PE,同时在YouTube上看了牛津大学一位教授的讲座,把他的presentation做了自己的分析。在面试中,我把自己的career goal,结合牛津能给我的资源,和自己对PE行业的理解做了充分的阐述,也是打动面试官的原因之一。
2. HKUST MSc Investment Management:
因为将来想回香港工作,所以港科大的地理位置和在香港及大陆的声誉,让我个人觉得他能带给我的资源要高于很多美国的学校。港科的面试分为两轮,第一轮AO面,主要的问题是competency和motivation,建议熟悉自己的申请材料,实习经历等,以便在面试时把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如果一面顺利通过,二面是UST的教授负责面试,需要提前准备一个5分钟的investment topic并和教授讨论。当时我准备了很多,但只讲了两分钟就被教授打断提问,所以建议大家准备充分的同时,也需要注意面试技巧,重在讨论和互动。
另外注意,想要英美港混申的同学,建议可以在港三Round 2的时候提交申请。因为香港出结果比较迅速,占位费又很高昂,如果想要充分考虑自己所有的选择又不想浪费金钱的话,R2是一个很好的timing
3. IC MSc Investment and Wealth Management:
因为其他学校的专业申请的都很激进,所以IC并没有选择 MSc Finance。项目非常看重数学能力和career goal,在网申阶段就要填写证明自己数学能力的相关课程,以及详细的career goal。我之前做过两份BB Front Office的实习,同时也翻阅了Vault Guide系列的资料,这些不仅仅可以用于申请学校,申请实习和工作都是很好的材料。同时四大有时还会发布2019年市场预测等一系列咨询报告,我都会下载后挑内容看。如果将来想要cover某一个特定的行业,也可以多读一些industry research report。这些不仅对文书写作有帮助,在面试中当谈到某个市场情况时,也可以add value。
4. Johns Hopkins MSc Finance:
考虑到近些年来JHU商学院的名声,所以把他作为了自己的保底校。但项目19年变成了STEM,所以申请人数增多,未来Carey的发展我也比较看好。看重综排,并想要体验美国生活的同学们,可以考虑这所学校。JHU需要WES,所以非美本的同学要尽早安排,在提交材料前3个月就要准备WES的申请了。
第七部分:最终话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申请过程中遇到过很多次迷茫和绝望,在父母的支持、朋友的鼓励和想不到的惊喜、巧合中一步步走到现在,还只是人生的起点。
申请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小土丘,但当这个土丘离你足够近时,也足以让你在当时当下受之羁绊。我自己经历过申请季,深深知道,决定最终结果的是两个部分,平日的努力和离不开的好运气。平日的努力属于同学们自己,而这几个月的好运气,天注定。
然而这个世界和我们的时代越来越好的证据就是,这一次的申请和这几个月的运气对人生的掌控度,越来越小了。你们可以奋斗,可以撞大运,可以重来。可以条条大路通罗马,可以有广阔的世界遨游。纵然少年时期还会有遗憾与无奈,但青春的意义恐怕就在于此。他是一颗巨大的后悔药,让你选择也让你疼痛,最后依然给你留下了几十年之久的,大半生的机会。重要的不是一个名校的offer,而是大家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deal with自己的欲望,manage对生活的期待,以及保持探索和进步的热情!
希望本文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借用我看完《至暗时刻》后的一句话作为ending吧:
即使是历史上的至暗时刻,也没什么过不去的;留一口气,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
“Success is not final. Failure is not final. It is the courage to continue that counts".
希望想要出国留学的你,确定努力目标,Embrace途中一切迷茫和不安,对自己的未来怀揣希望。The best is yet to come!
导师背景
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金融经济硕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金融与会计学士。
DIY完成研究生申请,方向为金融、投资管理、会计。
在上个申请季里我采用美英港混申的策略,收到包括牛津,帝国理工,港科大,约翰霍普金斯等硕士录取。
我专注以就业为导向的留学申请,深谙文书撰写和招生官评估申请材料的重点,并将以我的切身经历和感受来帮助你的申请。更多留学申请的问题请添加客服微信admitwrite101,每周Admitwrite留学平台都会邀请全球顶尖名校背景、有diy申请经历的导师来举办线上讲座,为大家免费分享留学申请的干货。大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admitwrite,我们会在公众号提前通知大家!
本文来自AdmitWrite留学平台专栏——【海外名校申请经验】,专栏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申请经历,就读体验,专业前景,就业分析等。想看更多的申请经历以及就读体验,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