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的实力在男队是什么水平?(陈梦是老队员吗知乎)
看到陈梦连续战胜陈幸同跟王曼昱,很多球迷感觉陈梦跟队友之间的优势特别大,而且没有一点比赛的压力感。这跟对战外协选手时的战战兢兢形成鲜明对比,为何跟队友之间的优势会这么大呢?主要原因就在于双方特别熟悉。而且跟队友比赛没有太多的比分压力,就算输掉了比赛也无碍大局。

所以陈梦能够扑下身子潜心研究自己的队友,赛前都跟队友在一起直接对练。这样做目的就是适应自己队友的球路球风,好为比赛获胜打下坚实基础。在很多球迷看来这不等于是赛前作弊吗?可是不这样做又如何战胜队友呢?
许多球迷也发现了一会让这个队友撤掉主教练,一会儿让那个队友独自训练。只有陈梦的主管教练马琳一直都在,给陈梦很好的辅导。其实这样的教练资源倾斜,BXBDF就是要将陈梦打造成大满贯选手。

再加上平时跟队友训练有挺多的知根知底,当然在赛场之上的表现更加自信,不会出现那种断断续续的比赛场景。可是跟外协选手比赛为何陈梦就打起来很艰难呢?原因就在于交手次数太少了,有些选手好几年才碰一回。
这次陈梦输给了孙颖莎,在赛后采访中表示这是遭遇战,因为双方长达一年多不交手了。连跟队友之间比赛陈梦都表示是遭遇战,跟外协选手交手当然也是遭遇战。遇到外战时,陈梦的临场应变能力以及场外指导马琳的应变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如果调整不过来,就容易被对手给爆冷。在这一点上,球迷还是认为孙颖莎做得最好。因为同样是遭遇外战对手,孙颖莎就显得波澜不惊。孙颖莎打外战之所以让球迷感觉到放心BXBDF,就在于这个选手主动应变调节能力很强。
孙颖莎的进攻变化更多,够将自己的潜力完全发挥出来。而陈梦打外战总留给球迷一种有力使不出的感觉,外战的比赛过程特别累。这种累是一种直观的感受,如果适应了外战对手还能够拿下比赛,如果适应不了,那就会被对手逆转。

通过世界杯总决赛的比赛来看,真正给陈梦造成威胁的就是第一场面对法国选手袁嘉楠的比赛。因为这场比赛陈梦在前两局都打得十分艰难,一开始就出现了大比分落后。陈梦的前三板进攻相比较对手来说,总是比较生硬,动作都出现了变形。
可是跟国乒队友之间比赛的过程当中,陈梦就很少出现类似的情况。跟队友之间的比赛,跟外协选手之间的比赛仿佛换了个人一样。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不熟悉外协BXBDF选手的打法跟节奏,这个要靠陈梦自己去慢慢摸索。

为什么陈梦职业生涯大部分的时间很难在大赛单打夺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打到决赛之后,临场应变能力处于绝对下风。在2018年的亚运会决赛,陈梦大比分3:0领先,都被王曼昱给成功翻盘。2020年的澳门赛事,陈幸同0:3落后照样成功翻盘逆转陈梦。
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世界杯总决赛孙颖莎就是因为主动变化更多一些,来回调动陈梦失去位置。陈梦怕速度跟变化,如果站在原地打相持,那反而进入了陈梦的进攻节奏里去了。为什么陈梦跟伊藤这些00后选手交手很少?就是因为年轻选手速度快。

速度太快的选手,对于衔接速度偏慢的梦来说是很吃力的。所以陈梦很少跟日乒的00后选手交手BXBDF,对战的都是同时代的石川佳纯。跟孙颖莎的比赛球迷就会发现孙颖莎的击球节奏更快,打得都是回球点的上升期,这让陈梦疲于应对总是落于下风。
陈梦也想调动孙颖莎,反而被孙颖莎的快速衔接给打了多个正反手回头杀。对战孙颖莎尚且如此,对战00后的伊藤美诚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伊藤美诚主打前三板进攻,可不会跟孙颖莎一样,跟陈梦连续拼相持。

因此不少球迷也发现了,这两年陈梦很少对战早田希娜和伊藤美诚。基本上都是孙颖莎和王曼昱跟这几个日本选手交手比较多,通过抽签分组的优势,先提前将这几个主要的竞争对手淘汰了,然后陈梦再跟队友进行较量。
球迷感觉要是陈梦拿出对战队友的比赛气势,去对战外协对手就好了。那样就没有什么争议性了BXBDF,王曼昱今年对战伊藤的次数是陈梦整个职业生涯对战伊藤的次数,同样是主力选手为什么陈梦就碰不到伊藤?

主要是老将跟年轻选手的技术迭代导致的,陈梦对战孙颖莎这些年轻选手是因为熟悉了打法。跟伊藤美诚这些外协对手交手就不一样了,因为这些外战对手进步蛮快的,不可能整天在一起训练,对对手的研究无从抓起。
陈梦主打的是防守反击战术,当对手不给她防守反击机会的时候她也没办法。所以陈梦对战队友是相当从容与自信的,对外协对手因为不熟悉,当然在比赛当中很难自信。不知道广大的球迷朋友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关注二郎神侃球,带给你最纯粹的乒乓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