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华为合作“生变”,广汽埃安AH8项目改为自主研发-广汽埃安新车型
3月27日晚间,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广汽埃安AH8项目由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本次变更后华为将继续以重要供应商身份参与公司自主品牌车型的开发及合作;项目总投资由9.25亿元调整为12.33亿元,资金来源自筹解决。
对此变化,广汽方面回应称,AH8作为广汽埃安自主高端车型,是广汽埃安车型规划中重要的战略车型,承载埃安品牌向上使命。广汽与华为双方经过充分沟通,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判断,调整为埃安自主开发。
据了解,广汽与华为的合作还要追溯至一年多前,2021年7月,广汽集团公告称,同意全资子公司广汽埃安与华为(AH8车型)项目的实施。
根据协议,双方将基于广汽GEP 3.0 底盘平台、华为CCA(计算与通信架构)构建的新一代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联合定义、共同开发,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一系列智能汽车。首款车型为中大型智能纯电SUV,项目总投资7.88亿元人民币,并计划于2023年底量产。
也就是说,在今年年底预计就要实现量产的情况下,广汽宣布该项目将改为自身自主研发,而华为将从合作方变成供应商。
资料显示,在宣布华为“不造车”之下,华为目前选择参与汽车业务的商业模式有三种:一是作为零部件供应商;二是Huawei Inside模式,将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运用到产品上,广汽集团是三家采用Huawei Inside模式合作的车企之一;三是华为智选模式,华为在产品定义、造型设计、营销、用户体验等各个环节参与更多,与车企更为深入的合作。
这三种模式华为的参与度逐渐深入,而零部件供应商是其中参与度最低的一种模式。不难看出,广汽与华为的这一身份转变,广汽将在造车中拥有的更多“话语权”,在研发上也将更多的“靠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合作生变前,广汽与华为关于AH8车型自宣布合作后并无披露太多进展,但双方合作生隙却早有苗头,在去年8月的一场行业论坛上,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就曾表示,“华为是比较大牌的供应商,虽然零部件质量不错,但价格也是不受控的,与华为合作基本没有议价能力。”
而作为老牌汽车厂商的广汽,在早年就成立了新能源品牌广汽埃安,并且其自身也很注重自主研发。该集团一高层表示,“不要认为跟华为合作了就能够高端化,华为没法给予品牌全部。自动驾驶方面可以跟华为合作,但不能依赖华为,还是要靠自己。”
而其对研发的确也舍得花重金,如去年8月,广汽埃安开启A轮融资引战,融资总额182.94亿元。按照计划,募集的资金将重点用于新产品开发、新一代电池、电驱研发及产业化建设,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能源生态及产能扩建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布局。
广汽方面透露,“集团现以陈学文博士(广汽研究院首席专业总师)为核心,打造了上千号人的团队,就聚焦一件事情——做自动驾驶。”
事实上,广汽对于汽车研发方面自主权的忧虑不无道理,比如在华为的合作方中,赛力斯是其最早、也是合作最深度的一家汽车厂商,而在华为参与度越来越高之下,其对汽车的话语权也在增强,最明显的变化是,“HUAWEI问界”正在取代“AITO问界”的名称。
如3月8日,AITO汽车在多个社交平台发布的宣传海报中首次使用了“HUAWEI问界”的全新标语,同一天华为终端官微也发布了该海报,同样使用了“HUAWEI问界”作为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