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杂谈 > 正文内容

支教日记(十)|步履不停 未来可期(支教日记怎么写三年级)

2024-09-20 13:40:11杂谈263

哈尔滨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支教一年

自教一生

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哈尔滨理工大学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8名志愿者与第三届兴边富民计划大学生支教团6名志愿者圆满完成了在陕西省长武县、云南省澜沧县和黑龙江省虎林市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工作。他们以爱为名,奔赴一场教书盛宴,在这一年中,他们经历了一段难忘的青春岁月,收获了一份珍贵的师生情谊,留下了一抹温暖的青春记忆,书写了哈理工研支团在教育路上的最美支教故事。

步履不停 未来可期

哈尔滨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陕西分队 靳玉喜

靳玉喜,男,中共党员,哈尔滨理工大学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宣传委员。服务于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恒大小学,担任四(4)班副班主任、科学老师;五(4)班英语老师;一(2)班体育老师;兼政教处干事;羽毛球社团指导老师。

时间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好的坏的都是风景。打开相册,记忆翻涌,细数此间过往点滴,日子总是温柔又闪光。思绪翩跹,我会忍不住去猜测离开后的那片红色热土是什么样子,我会牵挂那片高原的蝉鸣与热闹。或许是那里的天气凉爽但阳光正好,或许是今年武威夏日的太阳燃烧得过于热烈了些,都勾起了我对”秦陇门户”的无限怀念。

孩子们·灿若星辰

相遇·惊喜

从课堂到三尺讲台,初为人师的我,力量微小,责任重大。仍记得和孩子们见面的第一堂课,怀着紧张与不安做着自我介绍。在第一次进入教室的时候,内心充满着期待和紧张,期待的是终于要在课堂上见到孩子们了,而紧张的是如何上好第一节课。然而站到讲台上的时候,看到53个童真的面孔,清澈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波动出几分与生俱来的童真,使我放松了许多。我在讲台上模仿着师父的教学方式,介绍自己,了解大家,最重要的还是和他们对课堂规矩达成了“共识”。

此刻开始,他们的成长里有我的“足迹”,我的青春里留有他们的身影。

在时间和实践的双重压力下,一个教学新人转眼间就将工作做的有模有样。起初,面对五年级英语课程,让我有一些紧张和压力,我能做的只有坚持写好每一篇教案,备好每一节课,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孩子都听懂理解,课后也常和学生交流沟通,为他们答疑解惑、查漏补缺。渐渐的,孩子们也给了我很多惊喜,有从潦草敷衍的课堂笔记到后来字字工整十分用心,有交上来的作业本上几句奇奇怪怪的留言和表情包,有每次考试进步的欢声笑语……我慢慢地意识到对于大多数孩子,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比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孩子们在思想上从“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

闹心·幸福

孩子们可爱乐观,但也会调皮捣蛋,犯错误、不听话、不守纪律也是常有的事,作为老师,如何去引导、解决才是最关键的。从刚开始遇到问题的应接不暇到后来的得心应手,这也是自我成长一次次磨练。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如果我们用合适的方法去引导、帮助,他们就可以成为自己想象中的大朋友。

happy

当然,孩子们总会在不经意间感动你,每次回答问题时的争先恐后;教室里学生们奋笔疾书记笔记时安静的沙沙声;办公桌上突然出现的小礼物或者突然“飞”到教室的教案和课本;课间围着那一声又一声的“体育老师”;偷偷在楼上看他们上体育课时疯跑的身影;......点点滴滴的幸福,一辈子都难以忘怀。

离别

在这一年的日子里,孩子们带给我了太多的欢乐与回忆。我也早已习惯了“喜老师”的称呼,也习惯了站在讲台上与孩子们分享我的大学生活,讲述大千世界的美好,也习惯了一天天快慢有序、忙碌而充实的生活。

我总以为离别的日子还很远,直到有一天,一个可爱又调皮的学生突然问我:“英语老师,你是不是要走了呀?到时候可不要偷偷摸摸的走了。” 我笑着回答:“是不是英语作业太少了,还想让我给你布置一年的作业?”不知何时心里早已涌入了些许不舍。但离别的时刻总会到来,送给孩子们的糖果和寄语饱含着我的寄托,孩子们给我的信和礼物也在表达着他们稚嫩的爱。但是内心再多的留念也挡不住时间的流逝,十岁的孩子们,逐渐学会了如何隐藏自己的情绪,也明白相聚离别乃人生常事,在我离开之时,看着他们灿烂的笑容,我坚信他们会好好学习,不辜负我的期望。

要记得我们的约定哦!“说好啦,我们要在顶峰相见!”

happy

前辈们·一世念安

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在我的支教之路上对我帮助最大的莫过于恒大小学的老师们,恒小的领导们随时都关心着我们,办公室的同事支持、鼓励、帮助着我,教研组的老师们在教学上为我答疑解惑…所有的所有,在最后汇聚成分别时他们口中的“路过长武,常回家来看看”。

同路人•沐光而行

有趣的灵魂终会相遇。6个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处事方式的青年,本着一颗愿意奉献自己的心来到长武。6个人的团队,虽然分布在三个学校,但是是最默契的搭档,最给力的队友,更是最温暖的家人。我们喜欢在小屋里做饭,分享着最近的欢乐与难过,相互调侃着对方,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只要在一起,笑声便没有停过。

我们只有一个名字—哈尔滨理工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陕西分队。

未来可期

第三个“家乡”,离家640公里,332天,长武给了我太多的温暖。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没有这一年的经历,就不会有这些收获与成长,也不会有这样纯净、真挚的情谊。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时期的结束,和另一个时期的开始。一场场告别、一次次拥抱,快乐与不舍的相互交织,共同组成了我和小朋友们青春最美的印记。

一年的时间很短,但过程很满,结果很值。感恩所有的遇见,留下的,是可以温暖一生的记忆。

-END-

图文:靳玉喜

编辑:靳玉喜

初审:毛亮

终审:韩彧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