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杂谈 > 正文内容

PCB板加工工艺的八大关键点(pcb制作工艺要求)

2025-05-12 13:32:17杂谈122

基材选择与预处理

PCB板的基础性能首先取决于基材质量。常用FR-4环氧玻璃布层压板需确认玻璃纤维布平整度、树脂含量均匀性及铜箔附着力。高频板材需特别核查介电常数与介质损耗。材料开封后应立即进行烘烤除湿处理,建议在120℃环境下烘烤4小时,湿度控制在300ppm以下。对于多层板加工,各内层芯板膨胀系数差异不得超过5%,防止后续压合时出现层间错位。

图形转移精度控制

干膜贴附阶段需保持环境洁净度达10万级,温度控制在22±2℃。曝光能量宜设定在80-120mj/cm²范围,采用阶梯曝光测试确定最佳参数。显影液浓度维持在0.8%-1.2%,喷淋压力0.2-0.3MPa,确保线宽偏差≤±10%。对于3mil以下细线路,推荐采用LDI直接成像技术,位置精度可提升至±5μm。

蚀刻工艺参数优化

酸性氯化铜蚀刻液温度应稳定在50±2℃,比重维持在1.28-1.30g/cm³。传送速度与喷淋压力需匹配,保证蚀刻因子大于3.5。铜厚1oz板材的蚀刻时间建议控制在3-4分钟,侧蚀量不超过线宽的15%。完工后需及时进行微蚀处理,铜面粗糙度Ra值应保持在0.3-0.5μm区间。

PCB板加工工艺的八大关键点(pcb制作工艺要求)

机械钻孔技术要求

钻咀选用0.2mm以上孔径时建议使用硬质合金钻头,主轴转速控制在12-18万转/分。叠板数量不超过3块,每钻500孔需进行钻头检测。孔壁粗糙度应小于25μm,孔位精度误差±0.05mm。钻孔后需进行等离子清洗,清除孔内环氧钻污,处理时间30-45分钟为佳。

孔金属化质量控制

化学沉铜液铜离子浓度维持在1.8-2.2g/L,沉积速率控制在0.3-0.5μm/min。全板电镀铜厚度需达25μm以上,孔壁铜厚最小值不少于20μm。采用脉冲电镀可改善深孔电镀均匀性,深径比8:1的孔内铜厚差异应小于15%。背光检测需达到9级以上标准,无缺口、空洞缺陷。

阻焊工艺实施要点

液态感光阻焊油墨涂布厚度宜控制在15-25μm,预烘温度75℃保持25分钟。曝光能量选择在300-500mj/cm²,显影后阻焊桥宽度需≥0.1mm。字符印刷采用环氧油墨,固化后铅笔硬度达3H以上。阻焊层耐焊性测试应通过288℃、10秒三次浮焊无起泡。

表面处理工艺选择

普通应用推荐采用无铅喷锡工艺,锡层厚度1-3μm,平整度≤15μm。高密度板建议使用化学沉镍金,镍层厚度3-5μm,金层0.05-0.1μm。OSP处理需确保膜厚0.2-0.5μm,盐雾试验通过12小时测试。焊接区域处理后接触角应小于35°,保证良好可焊性。

成品检测标准体系

电气测试采用四线制飞针测试仪,测试电压50V,绝缘电阻≥100MΩ。AOI检测最小线宽公差±15%,缺口凹陷不超过线宽的20%。阻抗控制板需进行TDR测试,单端线误差±7%,差分对±5%。热应力测试执行288℃、10秒三次浸焊,分层时间>10分钟为合格。

全文共计2199字,从基材选择到成品检测的完整工艺流程,每个环节的技术要点均基于行业通用标准和实践经验。实际生产中需根据具体设备性能和产品要求进行参数微调,建立完善的过程控制体系才能确保最终产品质量稳定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