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接插件型号全解析:从类型到选型一网打尽(pcba插件工艺规范)
接插件的结构分类
PCB接插件依据结构差异可分为板对板连接器、线对板连接器和输入输出接口三类。板对板连接器常见型号如Hirose的BM系列、JST的SH系列,适用于多层电路板堆叠场景,间距规格涵盖0.4mm至2.54mm。线对板连接器以TE Connectivity的AMP系列为代表,采用压接或焊接端子,线径适配范围0.08-6.0mm²。输入输出接口包含USB、HDMI等标准型号,Molex的USB 3.1 Type-C连接器现已成为移动设备主流配置。
接触方式的类型区分
弹片式接触结构多见于JST PH系列,通过弹性金属片维持接触压力,适合振动环境下的消费电子产品。弹簧针式连接器采用Pogo Pin设计,Mill-Max的031系列可实现50000次插拔寿命,常用于测试治具。刺破式端子如TE的MTA-156系列,通过绝缘位移技术实现导线快速连接,在工业控制柜布线中应用广泛。
应用场景的型号匹配
消费电子领域多选用0.5mm间距的微型连接器,如Hirose DF40系列适配超薄笔记本电脑主板。汽车电子必须满足USCAR-2标准,Aptiv的MX150系列防水连接器能承受-40℃至125℃极端温度。工业设备常采用Phoenix Contact的MC 1.5系列,其螺钉端子设计确保大电流传输稳定性。医疗设备连接器需符合IEC60601标准,ODU MEDI-SNAP系列具备防误插结构和消毒兼容性。
安装方式的型号选择
直插式连接器以TE的AMPModu系列为例,通孔焊接方式提供高机械强度,适合承受机械应力的工业设备。表面贴装型号如JST ACH系列,采用回流焊工艺,有效降低PCB组装高度。浮动式连接器如Hirose FX8系列,允许±0.5mm对位偏差,解决高密度组装时的公差问题。直角型连接器在空间受限场景优势明显,Molex的KKS系列可节省30%以上布局空间。
特殊功能的专用型号
防水型连接器IP67等级产品中,JAE的MX80系列采用三重密封结构,水下1米可持续工作30分钟。耐高温型号如TE的Dynamic系列,玻璃纤维增强壳体耐受260℃波峰焊温度。防电磁干扰的连接器常选用FCI的Metral系列,内置屏蔽层可将辐射干扰降低20dB。高电压型号包含Amphenol的LVDS系列,2500V耐压设计满足光伏逆变器需求。
选型时的核心参数
电流承载能力直接影响连接器选型,例如JST VH系列单触点载流3A,而Molex MX150系列可达13A。接触电阻指标方面,多数铜合金触点可做到20mΩ以下,镀金处理能进一步降低至5mΩ。机械寿命参数差异明显,普通连接器标准为30次插拔,而ERNI的ERmet ZD系列可达500次。温度适应性需重点考虑,普通塑胶壳体耐温125℃,高温LCP材料可提升至150℃。
常见品牌型号对照表
日系品牌中,JST的XH(2.5mm间距)、PH(2.0mm间距)系列占据线对板市场主流。欧美系代表型号包括TE的Mini-Fit(大电流电源连接器)、Molex的KK(低成本解决方案)。国产连接器近年进步显著,如长江连接器的CJT系列(仿JST PH规格)、乾德电子的PJ系列(Type-C连接器替代方案)质量已达进口产品90%水平。
现场应用问题排查
接触不良问题多由端子氧化导致,镀金厚度低于0.2μm时故障率上升40%。插拔力异常需检查塑胶件公差,配合间隙超过0.1mm易导致卡扣失效。焊接不良常见于微型连接器,建议选用共面性误差小于0.1mm的SMT型号。耐环境性能方面,汽车连接器必须通过96小时盐雾测试,工业级产品需满足48小时湿热循环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