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直流电阻的测量
一、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直流电阻的测量是电气设备安装、大修和预防性试验中不可缺少的测试项目之一。电气设备在制造、运输、安装或运行中发生振动或受到机械应力,可能造成导线断裂、接头开焊、接触不良、匝间短路等缺陷。测量直流电阻的目的就是鉴定设备导线连接的质量,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保证电气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试验过程中需要测量直流电阻的有断路器导电回路、母线连接处、感性负载绕组等。
二、测量方法
1、电压表-电流表法
用电压表-电流表法测量直流电阻,可以使测试时通过被测电阻的电流等于它工作时的电流,因此特别适宜于测量电阻数值与电流大小有关的非线性电阻。但由于仪表本身总是具有一定的内阻,测量得到电压U和电流I值后,用关系式R=U/I求得的直流电阻R,并不是真正被测电阻RX值,而是存在着由于测量接线造成的误差,所以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不是很高,而且测量过程比较繁杂。用电压表-电流表法测量直流电阻有两种接线,如下图所示。
1)电压表前接
在上图(a)中,电压表接在电流表的前面,电压表读数U不仅包括了被测电阻RX上的电压降UX,还要加上电流表内阻上产生的压降UA,即U=UX+UA。这样,根据电压表读数U和电流表读数I计算得到的电阻R,是一个由被测电阻RX和电流表内阻RA串联起来的等效电阻值,也就是R=RX+RA。由此产生的误差为:
γ=(R-RX)/RX=RA/RX。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减少测量误差,应选择内阻RA尽可能小的电流表;当电流表内阻RA为一固定值时,RX越大,误差γ越小。因此,电压表前接适合于测量阻值较大的电阻。
2)电压表后接
在上图(b)中,电压表接在电流表的后面,流过电流表的电流I是两个电流之和:一个是流过被测电阻RX的电流IX,另一个是通过电压表的电流IV。因此,根据电流表读数I和电压表的读数U计算求得的电阻值R,就是RX和RV两个电阻相并联的等效电阻值,即R=RX·RV/(RX+RV)。由此产生的误差为:
γ=(R-RX)/RX=-RX/(RX+RV)。
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应尽可能选择内阻大的电压表,RV越大,γ越小;当电压表的RV一定时,RX越小,γ也越小。因此,电压表后接适合于测量阻值较小的电阻。
2、电桥法
直流电桥是测量直流电阻的常用仪器,有单臂电桥和双臂电桥两种。
1)单臂电桥
单臂电桥又称为惠斯登电桥,适合于测量1Ω以上的电阻,其原理接线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R3、R4为比例臂,R2为比较臂,RX为未知臂。由电工学可知,单臂电桥的平衡方程式为(即a、b点电位相等):
R1=RX=I3/I1·R3=I4/I2·R3=R2·R3/R4
其中R3、R4为已知电阻,R2为可调电阻,故可求得被测电阻值RX。
2)双臂电桥
双臂电桥又称为凯尔文电桥,适合于测量1Ω以下至若干微欧的低值电阻,其原理接线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R3、R4构成外比例臂,R3’、R4构成内比例臂。R3和R3’、R4和R4都是同轴联动,RN为已知标准电阻,RX为待测未知电阻。RN和RX之间应用电阻很小的粗铜线连接(称为跨线电阻)。当电桥平衡时,可以求得:
RX=RN·R3/R4
3)便携式双臂电桥
下图所示为便携式凯尔文电桥的测量接线,适用于在现场测量0.0001~22Ω的电阻。
其测量方法和步骤如下:
(1)拔下检流计锁扣,让检流计指针自由摆动至零的位置。若指针不能停留在零点,可旋动检流计调整器,将指针校正到零位。
(2)将被测电阻RX按上图接入待测回路,即RX的电压端P1’、P2接到电桥的P1、P2接线柱上,RX的电流端C1’、C2接到电桥的C1、C2接线柱上,测量用引线应尽量粗而短,长度相等,阻值小于0.015Ω。
(3)先大致估计一下RX的近似值,参考下表将电桥的倍率开关放到相应的位置。
(4)先按下电桥的电池按钮E,再按下检流计按钮P,转动滑线刻度盘,调整到检流计指针指示在零位。
(5)读取刻度盘读数,将该读数乘以所选的电桥倍率数,所得数值就是被测电阻RX的值。应注意当转动滑线刻度盘时,检流计指针始终调不到零位,而是向左或向右偏离很大,说明原来所选倍率不合适,应将倍率开关转到稍大或稍小的一挡重新调整,直至检流计指针指到零位。
(6)在测量电动机或变压器绕组的直流电阻时,应该特别注意:必须先按下电池按钮E,然后按检流计按钮P;断开时,必须先放开P,以免冲击电流损坏检流计。
(7)测量结束后,先松开按钮P,再松开按钮E,拆除测量引线。注意务必将检流计锁扣推上,使指针不再偏转,以防移动电桥时因检流计圈晃动而损坏指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