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杂谈 > 正文内容

机房配电培训

2025-04-25 11:40:21杂谈31

ATS的分级和选型: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ATS)主要用在紧急供电系统,是将负载电路从一个(常用)电源自动换接至另一个(备用)电源的开关,以确保重要负荷连续、可靠运行。

ATS常常应用在重要用电场所,其产品可靠性尤为重要。转换一旦失败将会造成电源间的短路或重要负荷断电(甚至短暂停电),其后果都是严重的。这不仅仅会带来经济损失(使生产停顿、金融瘫痪),也可能造成社会问题(使生命及安全处于危险之中)。

因此,工业发达国家都把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以及配套的转换开关电器的生产、使用列为重点加以限制与规范使用。 

国内备用电源ATS切换的几种形式:

(1)电网2路电源之间的最基本切换

(2)发电机组的停电自动投入紧急运行

(3)给UPS的2路市电双路输入供电切换

(4)EPS(逆变与市电间的切换)

(5)母线并网

(6)2段母联开关(3A /3B ATS工作方式 )

ATS分级(CB级、PC级):

1)PC级ATS采用一体式转换结构,励磁驱动,简单可靠,动作时间快,一般100-200MS。触头为银合金,触头分离速度大,有专门设计的灭弧室。体积小,只有CB级的1/2。具有耐短时电流。

2)CB级ATS是由两台断路器为基础,由控制器控制带有机械连锁的电动传动机构来实现2路电源的自动转换。切换时间1-2s。

3)PC级有无短路保护功能,而CB级有短路保护功能。

4、PC级与CB级的电路结构

转换开关选用PC级ATS;转换时间快现行一般要求小于200ms;短路特性要求高;有些设计要求有并列切换功能。

转换开关选用CB级ATS或ACB+PLC/DCS;

转换时间要求较慢一般在2s~3s之内;

有些设计要求有并列切换功能;

PC级和 CB级的使用场合:

第一类为PC级(电磁接触器型):一体式结构(三点式)。它是双电源切换的专用开关,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自身连锁、转换速度快(0.2s内)、安全、可靠等优点,但需要配备短路保护电器(负荷开关、熔断器)。

第二类为CB级 (断路器组合型):它是由两台断路器加机械连锁组成,具有短路保护功能;

PC级和 CB级的控制方式及特点:

电器级别和转换控制方式:

PC级:能够接通和承载,但不用于分断短路电流的TSE (TSE是转换开关电器的总称)。

CB级:配备过电流脱扣器的TSE,它的主触头能够接通并用于分断短路电流;

两种电器级别的特点:

PC级:转换动作快;承载短路能力差;下方发生短路时可能造成两路电源对地短路。

CB级:短路及过载保护时不转换;转换动作相对较慢;短路承载能力高。

PC级产品的可靠性远高于CB级产品,但是CB级的短路保护能力更强。

ATS的3P/4P选择:

IT系统必须选择3P ATS;TN-S 3相5线系统须选用3P ATS;

TN-C-S系统应当使用4P,使用4P时不会造成保护接地失效(有UPS除外);

UPS输出使用4P ATS时,要有重复接地或者专用接地故障保护,只有这样接地保护失效将不会发生,如果应用在TN-C系统时请选择3P。

空气断路器的选择:

断路器主要品种有:

塑壳断路器、漏电断路器、小型断路器、高分段小型断路器、高分段小型漏电断路器、小型漏电断路器、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

断路器按其使用范围分为高压断路器,和低压断路器,高低压界线一般将3kV以上的成为高压电器。

按操作方式分有:电动操作、储能操作和手动操作。

按结构分有:万能式和塑壳式。

按使用类别分有:选择型和非选择型。

按灭弧介质分有:油浸式、真空式和空气式。

按动作速度分有:快速型和普通型。

按极数分有:单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等。

按安装方式分有:插入式、固定式和抽屉式等。

选择断路器重要的原则是:断路器的短路分断能力≥线路的预期短路电流。

这个断路器的短路分断能力通常是指它的极限短路分断能力。

极限短路电流分断能力(Icu),是指在一定的试验参数(电压、短路电流、功率因数)条件下,经一定的试验程序,能够接通、分断的短路电流,经此通断后,不再继续承载其额定电流的分断能力。

运行短路电流分断能力(Ics),是指在一定的试验参数(电压、短路电流和功率因数) 条件下,经一定的试验程序,能够接通、分断的短路电流,经此通断后,还要继续承载其额定电流的分断能力。

短时耐受电流(Icw),是指在一定的电压、短路电流、功率因数下,忍受时间0.05、0.1、0.25、0.5或1s而断路器不允许脱扣的能力。

Icw 是在短延时脱扣时,对断路器的电动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的考核重要指标。

断路器三段保护:

一段保护(过载长延时)不能作选择性保护,只能用于支路,ICU极限分断ICS运行分断。此类常见微型断路器就属于这个范畴。

二段保护(短路短延时)发生过载时长延时,短路时瞬动。此类常见塑壳断路器就属于这个范畴。

三段保护(短路瞬动)发生过载时长延时,ICS运行短路时瞬动。此类常用于总开关断路器就属于这个范畴。常见的框架式断路也属这种方式。

关于3P2D/3P3D.4P3D/4P4D的意思:

空气断路器不作特别说明的断路器,只配备了本体并且无脱扣保护,只能用于隔离开关使用。

2D代表2段有脱扣单元保护;

3D代表3段有脱扣单元保护;

4D代表4段都有脱扣单元保护;

低压断路器的四段保护是指:长延时保护、短延时保护、瞬时保护、接地故障保护。2D、3D、4D分别代表几段保护,4P3D表是三段保护,N不带保护可同时通断,4P4D N具有接地漏电保护,低压断路器的长延时保护时由于断路器的ICU=SCS,不具有选择性保护,如微型断路器属于1D,一般不特别说明。

P是代表几极通断;

合理的选用断路器,定位所在的什么级别(部位),做到安全、经济、合理。

断路器选择4P(极)的应用场合:

1、TN-C系统中由于N与PE线是合二为一的,所以禁止使 用4P断路器。

2、双电源切换系统中的断路器为了检修更安全,建议使用4P断路器。

3、TT和TN-C-S或者TN-S系统中一般选择3P也可以选择4P但必须保证N与PE线是独立分开的。

选择怎样的分段能力为合格?

要求塑壳断路器ICS/ICU=25%,合格;

要求框架断路器ICS/ICU=50%,合格;

要求微断ICU>ICS>IMAX,合格。

目前我国国产最大做到62-65%,ABB的F系列与施耐德的MT系列最大做到70%。

额定电流In分级主触头脱扣选择:

A型电磁脱扣电流为2-3倍In;

B型电磁脱扣电流为3-5倍In;

C型电磁脱扣电流为5-10倍In;

D型电磁脱扣电流为10-20倍In;

K型电磁脱扣电流为8-14倍In,具倍1.2倍In的长延时热脱扣。(适于用电动机等有较高冲击电流能力)。

按保护对象需求选择保护功能:

短路保护,保险丝、分断极限短路电流;

过载延时保护,热磁脱扣、电磁脱扣、电子脱扣;

漏电保护,消防联动、人身安全保护--机房只能在末端使用漏电保护;

隔离保护,检修、防触电、防电弧短路。

断路器额定电流大小选配原则:

A按低压断路器用途所在级别来划分的原则

1、主干线 In=(1.5~2.1)Ie

2、支路 In=(1.2~1.5)Ie

3、电路末端 In=(1.1~1.2)Ie

B按操作方式来划分的原则:

1、频繁合、分瞬间过载。(电容器柜投入、电动机的频繁起动)

2、电气设备不频繁合、分(如UPS、楼层配电柜)

3、过载、短路(总开关)

4、欠电压等故障的保护(电池直流低电压保护、缺相、市电过低)

断路器选择参数过大,保护的安全性下降,有可能出现越级跳闸,造成更大的危害。参数过小有可能出现频繁的误跳。所以跟据所使用的场合及其重要性,合理的选配断路器额定电流。

C按各种负载电流不同性质来划分的原则:

1、照明回路 In=1.2 ~1.4Ie

2、电热回路 In=1.1 ~1.15Ie

3、电动机回路 In=1.2降压~1.7直接Ie

4、可控硅整流回路 In=1.2~1.5Ie

5、电容器回路等的单独使用和保护 In=1.6~1.7Ie

负载的性质不同,选用断路器的额定电流和保护特性也有差异。

D选择断路器按以下点原则来选配:

先计算出线路的计算电流后再决定断路器的额定电流

断路器的短路整定电流应躲过线路的正常工作启动电流

按线路上的最大短路电流来校验低压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断路器动作的灵敏性,按线路最小短路电流应不小于断路器短路整定电流的1.3倍;

断路器的额定电流In≥线路的额定电流IL断路器的额定短路分断能力≥线路的预期短路电流因此,在选择断路器上,不必把余量放得过大,以免造成浪费。

选择性保护:过载长延时、短路短延时和短路瞬动的三段保护功能,只在主开关上考虑用三段保护功能,支路上只需考虑用二段保护功能,末端可以选用一段保护功能。

E选择断路器时常用的几个计算公式:

IB≤In≤IZ In=1.2IB~1.4IB(常规选择)

IlmAX<I2≤1.45 IlmAX Ismin≥1.25 I2

Icu>Ics>IsmAX

式中:IB--线路计算负载电流(A)

In --主触头额定电流(A)

IZ--导体允许持续载流量(A)

式中:I2 --过电流脱扣器的整定电流(A)

IlmAX–最大负载起动电流(电机起动电流、电容的充电流等)

Ismin–线路最小短路电流(A)(线路远离断路器端短路)

式中:IsmAX–线路最大短路电流(A)(线路靠近断路器端短路)

Ics--额定运行短路分断能力(A)

Icu--额定极限短路分断能力(A)

F断路器参数的确定步骤:

额定电压;额定电流;

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设定;

分断能力的分级匹配;

过载保护特性相匹配;

欠压脱扣器额定电压范围设定;

分励脱扣器额定电压预选类型;

微断、塑壳、框架及安装操作方式选型。

常用附件:

先了解一下断路器常见的专业术语:

固定式断路器、固定式完整断路器

插入式断路器、插入式完整断路器

抽出式完整断路器

电动机保护式断路器

带电操完整断路器

BA UA 自动转换系统

本体断路器(隔离开关)及脱扣断路器

负荷开关(固定的分断能力参数,带灭弧功能)

DC直流断路器

漏电保护断路器

熔断式隔离开关

空开(低压断路器别称-以空气为介质的低压断路器)

断路器附件的种类:

机内附件是安装在断路器内部的附属装置,包括分励脱扣器、欠电压脱扣器、辅助开关和报警开关等四种。机外附件则是安装在断路器外部的附属装置,包括辅助手柄。

外部附件操作手柄、电操机构、手柄闭锁装置、机械联锁装置、电气联锁装置、板后接线装置、插入式安装台和辅助接点装置等。

辅助开关主要用于断路器的分合状态的显示,通过断路器的分合对其他相关电器实施控制或联锁。

报警开关主要用于断路器因故障而断开时的状态显示,在断路器负载发生故障时及时向其他相关电器实施控制或联锁。

欠电压脱扣器是一种保护性附件,当电源电压下降到欠电压脱扣器额定电压的35%~70%时,欠电压脱扣器能使断路器脱扣;当电源电压低于欠电压脱扣器额定电压的35%时,欠电压脱扣器能保证断路器不合闸;当电源电压高于欠电压脱扣器额定电压的85%时,欠电压脱扣器能保证断路器正常工作。

(1)分励脱扣器是一种实现断路器的远距离分闸的附件,通常用于应急状态下对断路器进行远距离分闸操作和作为漏电继电器等保护电器的执行元件。

(2)电操机构也是一种远距离操作断路器的机外附件,既可用来实现断路器的远距离分闸操作,也能实现断路器的合闸操作。

(3)辅助手柄一般用于600A及以上的大容量断路器上,进行手动分合闸操作。

(4)外部操作手柄是一种具有将断路器的上下扳动操作转换成旋转操作功能的机外附件。

实现断路器锁定功能和联锁功能的附件:

(1)手柄闭锁装置是一种能使断路器操作手柄可靠地处于打开或闭合位置(即分闸或合闸锁定),而在机械上并不影响断路器自由脱扣的保护装置。

(2)机械联锁装置也是一种保护装置,主要用于双电源供电电路中两台断路器不可同时通电的场合。

(3)电气联锁装置(也称自动电源切换装置)为自动实现切换的双电源保护装置。

实现断路器多种安装接线方式的附件:

⑴板后接线方式采用板后接线装置。

⑵插入式接线方式采用插入式安装台。

⑶电操机构不仅是一种远距离操作断路器的机外附件,也可用于合分。

图纸中常见表示断路器附件符号含义:

COM:通信选件

MCH:电动机构

MX:分励线圈

XF:合闸线圈

MN:欠压线圈

VO:安全档板

CB:二次接线端子盖板

CDP:门框

PF:准备合闸“触点

SDE故障指示开关

ERH/RH:旋转手柄

MX/MX+OF分励脱扣单元

OF辅助开关

SD报警开关

OF+SD/OF双重切换单元

ON/OFF辅助接点

MN+OF欠压脱扣器

MXG过压脱扣器

MNS欠压延时脱扣接点

Vigi:具有漏电脱扣附件

VigiM:绝缘监控模块

IM:电流表模块

线径的选择电流计算:

1、铝(铜)电缆线径的带载电流选择速查表

交流充许压降小于3%,直流充许压降小于1%,温升不超过40℃的线缆选择表(表内铝线的数值为压降**V,如果选用铜线时升级算)。

2、铜芯电线电缆载流量表

40℃铜线大小与电流关系:

标准04DX101-1图集查表法:

电流与电线电缆的口决关系:

十下5;百上2;

二五,三五,4-3间;

七零,九五,两倍半(2.5倍);

裸线加一半(在计算结果基础上在乘1.5倍);

铜线升级算(以上为铝线口决,铜线时加一个级别)。

解释:10平方毫米电缆以下的按每平方毫米吃5安培电流计算;

100平方电缆以上的按每平方毫米吃2安培电流计算;

25、35平方电缆按每平方毫米吃4-3安培电流计算;

70、95平方毫米按每平方毫米吃2.5安培电流计算。

常用电缆:

BV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

BLV 铝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

BVV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线;

BLVV 铝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线;

BVR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软线;

RV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安装软线;

RVB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平型连接线软线;

BVS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绞型软线;

RVV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软线;

BYR 聚乙烯绝缘软电线;

BYVR 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软线;

RY 聚乙烯绝缘软线;

RYV 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软线;

YJV交联聚乙烯护套电缆线;

电线常用的绝缘材料有聚氯乙烯和聚乙烯两种,聚氯乙烯用“V”表示,聚乙烯用“Y”表示。

电缆的型号由八部分组成:

一、用途代码-不标为电力电缆,K为控制缆,P为信号缆;

二、绝缘代码-Z油浸纸,X橡胶,V聚氯乙稀,YJ交联聚乙烯;

三、导体材料代码-不标为铜,L为铝;

四、内护层代码-Q铅包,L铝包,H橡套,V聚氯乙稀护套;

五、派生代码-D不滴流,P干绝缘;

六、外护层代码-(用数字表示);

七、特殊产品代码-TH湿热带,TA干热带;

八、截面与内心代码-(用数字表示)。

电力电缆型号的表示及含义:

敷设方式图纸中的文字代号:

低压配电保护设计流程图:

负荷计算,短路电流计算:

UPS配置电池标准计算:

1、功率法(方法一)

P(W)={P(VA)*Pf }/η*N*n

P(W)---单机电池满足相对应时间所提供的恒功率放电

P(VA) ---UPS 容量

Pf----输入功率因数(通常采用COS¢0.8,为;

η----电池逆变器效率电池每组节数为为,要求,

*N*n-----n为并联电池组数,N为单电池组节数。

步骤1 查原厂技术参数表

步骤2 根据UPS直流电压换算节数

2、电流法(方法二)

I =P(VA)*Pf/E

E---电池组的额定电压

计算出最大放电流查表换算

3、放电速率法(方法三)

放电速率(C)与时间(T)的关系

不同放电速率放电时间表

机房防雷接地系统:

多级防雷残压保护:

防雷器间的配合:

机房B/C/D防雷系统:

防雷接地体系的构成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防雷地网的制作。地网是避雷针、避雷带、为避雷器等设施有效发挥作用的保障。

第二部分:等电位处理、屏蔽,等电位处理也可称共地处理,即工作地、防雷地、保护地均进行等电位连接,消除各点之间的电位差。金属线管的屏蔽接地,其目的是将线管上已感应的电磁干扰在进入设备之前疏导入地。

第三部分:设备防雷器,包括电源防雷和信号防雷二大类。

接地基本标准数值:

交流工作接地:接地阻值≤4Ω;计算机交流工作地:接地阻值≤4Ω;

直流工作地:接地阻值≤1Ω;防雷接地:接地阻值≤10Ω;

零地电位差小于1伏。

三级防雷体系:

机房分区等电位联方式:

配电各系统的防雷接地保护:

(1)IT系统防雷接地保护

(2)TT系统防雷接地保护

(3)TN-C-S系统防雷接地保护

(4)机房屏蔽处理

铝塑板、保温金属夹心板、金属库板、石膏金属夹心板、铝板、不锈板、瓦楞彩钢板。

机房空调设计安装注意事项:

1、机房空调主备方式或双系统设计摆放示意图

2、机房空调常用送风方式

3、冷热通道合理设计

A压缩机—制冷循环的核心,是制冷剂在系统内循环的动力装置,使蒸发器中的制冷剂保持低压,冷凝器中制冷剂维持高温高压。

B冷凝器—在冷凝介质的作用下,使压缩机排出的过热饱和蒸汽冷凝为液态。

C膨胀阀—起节流作用。制冷剂循环流量的调节装置,它对高压液态制冷剂节流降压,使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在要求的低压下吸热蒸发。同时根据被冷却介质的热负荷变化自动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的流量。

D蒸发器—经节流后的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热汽化,使被冷却物质降温,实现制冷的目的。

精密空调场所的冷负荷估算指标参照:

电信交换机房、移动基站(300 W/m2左右)

数据中心(600 W/m2左右)

计算机房、计费中心、控制中心、培训中心(300 W/m2左右)

电子产品及仪表车间、精密加工车间(300W/m2左右)

标准检测室、校准中心(250 W/m2左右)

UPS和电池室、动力机房(300W/m2左右)

医院和检测室、生化培养室、洁净室、实验室(200W/m2左右)

仓储室(博物馆、图书馆、档案管、烟草、食品)(200W/m2左右)

功率及面积法:

Qt=Q1+Q2

Qt 总制冷量(KW)

Q1 室内设备负荷(=设备功率×0.8)

Q2 环境热负荷(=0.15~0.18kW/m2×机房面积)

安装示意:

室内外机垂直位差≤22-25m,管道水平距离≤40m,若位差过大,则应每隔6-7m设置存油弯,增大管径以减少阻力

双方责任划分(1):

双方责任事先约定---虚线部分由甲方负责:

买方责任:

负责空调设备通过楼梯、及空调上楼。

提供叉车、吊架、重型吊车、现场拆卸支解等特殊运输方式到安装现场;

提供出水、出水管的预留安装工作(卖方提出规格要求);

提供符合空调设备安装条件的机房环境;

针对可能出现的设计变更后所产生的后果负责,由此造成设备选型及变更作出协调;

对于工程中涉及到有关土建、装饰、室外棚架、防雷工程及其善后工作负责。

超出出厂所提供标准距离外的工程材料(当另行负费,或事先在合同内约定)。

卖方责任:

负责运输至买方工地楼下;

负责协助买方对空调设备搬运提供指导;

负责协助买方通过电梯运输方式的设备搬运工作;

完成空调的安装及开机调试工作,仅提供标准距离内的工程材料(出厂)。

提供买方防雷等相关工程所必须的技术支持及协助用户开展验收工作;

工程中的现场培训工作等。

正确地选择空调:

良好送风口布置:

理想空调机摆放:

设计与勘察:

第一步:确定冷负荷要求

第二步:确定扩容需要量

第三步:制冷方式确定

第四步:气流分配(送风方式选择)

第五步:主备方式/单双系统方式

第六步:留有冗余(是否有发展)

第七步:设定回风状态

第八步:环境温度范围相匹配空调

第九步:选件及附件是否要选择

A活动地板至少保证300mm高

B地面上应铺设隔热层(门窗是否封闭)

C顶部送风应留有500mm高的空间

D风管送风要计算其管压降

C线缆长度预留、线径要求放大1等级

D进水管、排水管预留

E室外机高(低)安装是否在标准以内

F冷媒铜管测量

G现场放置及维护空间是否合理

H楼梯电梯、门宽、承重是否具备搬运

I防水层、支撑架、水泥机座能否施工

某机房搬移:新机房约88m2。

计划机柜数量:50个(2KVA-5KVA/个)

平均约16A功耗,按实际热负荷计算

单柜功率:16A×220V = 3.52kVA

发热量:3.52×0.8(功率因数) =2.816KW

设备总发热量:2.816×50 ×80%(发热系数)=112.6KW

环境热量:100w/m2

单位面积热量:88m2×100 =8.8kW

总冷负荷:112.6KW + 8.8kW =121.4kW

发展余量30%:121.4kW30*%=160KW

电源功耗=压缩机功耗+加热器功耗+加湿器功耗+室外风机功耗电量

UPS容量、承重计算:

1、UPS负荷计算出UPS额定容量原则

单机UPS供电配备功率=所有设备负载总和*1.3倍

双总线UPS供电配备功率=所有负载总和*1.5倍

UPS不得长期满载运行,最佳安全带载量为80%,最终计算结果要考虑进去。

模块化UPS,总负载等分后,冗余模块最少是N+1

UPS容量为视在功率S,负载容量为有功功率P,因此要考虑功率因数

(通常工频UPS PF=0.7 高频UPS PF=0.8)

输入端增加隔离变会使UPS负载带载能力降低30%,安装在输出端可以实现实惠,稳定,高效。

UPS输入端配发电机通常最小选1.3倍,除了EATON 9390/9395UPS可以选取最1-1.1倍。

2、隔离变压器对UPS负载的影响

输入端增加安装隔离变会使UPS负载带载能力降低30%,这是由于UPS起动时所产生的冲击电流所造成。如果隔离变压器安装在输出端可以实现实惠,稳定,高效。

3、配发电机与UPS配比关系

UPS输入端配发电机通常最小选1.3倍,除(EATON 9390/9395UPS可以选取最1-1.1倍)

4、机房承重基础计算

混凝土承重密度约为2322kg/m3

A例:比如5*5=25平米机房混凝土厚为0.12(板厚)米每平方承重278.6kg/m2

承载总重:6965Kg

比如5*5=25平米机房混凝土厚为0.2米(板厚)每平方承重464.4kg/m2

承载总重:11610Kg

如果是在一层地面上的基础可扩大承重系数1.8-2倍。

B一般设计院设计要考虑到跨度及立柱的分布情况计算较繁琐

常规民用要考虑到五种力:拉、压、弯、剪、扭,选用摆放位置首先要考虑到用梁用柱的位置,否则要按设计标准值来计算一下。

C一般圆孔楼板一般住宅楼面设计标准值是2.0KN/平方米,一般整浇楼板(120MM)设计标准值为3.5KN/m2,已知1Kg=9.8N

圆孔楼板2.0KN/m2=2000N/9.8/Kg≈204Kg/m2 (较保守)

浇楼楼板3.5KN/m2=3500N/9.8/Kg≈357Kg/m2 (较保守)

圆孔楼板:一般用于民宅承重量在300-380kg/m2;

整浇楼板:一般用于民宅承重量在400-600kg/m2。

配电质量规定及要求:

三级配电支干结构示意图:

机房配电系统:

① 市电电源1 + 市电电源2双路电源互投 + UPS电源系统的方式

2N配电系统:

3N配电系统:

项目/级别

A 级

B 级

C级

电压波动范围

±5%

±7%

-15%~+10%

频率波动范围

≤±0.2Hz

±0.5Hz

±1Hz

波形失真率

3~5%

5~8%

8~10%

配电线路的保护:

配电线路应装设短路保护。

配电系统的各级保护之间宜有选择性配合。

熔断器熔体的额定电流不大于导线允许载流量的2.5倍.

熔断器熔体或明敷绝缘导线允许载流量的1.5倍。

隔离变的应用:

隔离变的抗干扰作用:

静电屏蔽就是在原、副绕组之间设置一片不闭合的铜片或非磁性导电纸,称为屏蔽层。铜片或非磁性导电纸用导线连接于外壳。有时为了取得更好的屏蔽效果,在整个变压器,还罩一个屏蔽外壳。对绕组的引出线端子也加屏蔽,以防止其他外来的电磁干扰。这样可使原、副绕组之间主要只剩磁的耦合,而其间的等值分布电容可小于0.01pF,从而大大减小原、副绕组间的电容电流,有效地抑制来自电源以及其他电路的各种干扰。

电子冗余转换器应用:

工频与高频的最大区别:

高频机的特点:

1、成本低;(节省了变压器)

2、整机性能好;(半桥逆变技术、PWM调制技术、主动功因校正技术)

3、体积小,重量轻;

4、输入功因高,电流谐波小,无污染的绿色电源。

工频机的特点:

1、成本高;(必须有输出变压器)

2、整机抗干扰性能好;

3、体积大,笨重;

4、输出功因低,耗电大.电流谐波小,无污染的绿色电源。

工频机UPS在单机容量200Kva以下已经体现出较大优势,尤其是在节能减排方面不如高频机,不过工频机仍然有一定优势。

直流系统与电力UPS:

1、直流屏系统图

2、电力UPS系统图

电力UPS系统架构:

1、UPS主系统:由输入隔离变压器、整流器、逆变器、输出隔离变压器、静态切换开关组成。在主电源正常时,将主电源经过整流成直流电后、再重新逆变成交流电。当逆变器故障时,能够在1ms左右的时间内自动切换至旁路系统供电。电力系统中UPS一般选用三相输入、单相输出的形式,该类UPS优点是输出配电简单,不用考虑相序,缺点是输出配电容量大,受此影响,目前电力UPS的容量一般在120KVA以下。

2、旁路隔离自动稳压柜:由输入三进单出隔离变压器、自动精密稳压器构成、手动维护开关组成。当UPS系统发生故障,或者需要维护时,由旁路专用电源向负载供电,供电精度在220V±1%以内。

3、输出馈电柜:由输出配电系统和电量变送器构成。可把电流、电压、频率信号转换为4~20mA的电信号,输出给DCS控制系统,实现整个系统的数字电力系统的融合。

4、直流系统:发电厂本身装有直流操作电源系统,输出为DC220V,为了充分利用直流操作系统中蓄电池中所存储的能量,及减少投资,要求供应的UPS系统需保证在DC220V输入的情况下输出所需的交流电能。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配电池,实现UPS直流环节与直流操作电源系统的隔离。

电力专用UPS完整电路:

电路图常用符号:

电路图常用符号:

AC 交流电

DC 直流电

FU 熔断器

G 发电机

M 电动机

HG 绿灯

HR 红灯

HW 白灯

HP 光字牌

K 继电器

KA(NZ) 电流继电器(负序零序)

KD 差动继电器

KF 闪光继电器

KH 热继电器

KM 中间继电器

KOF 出口中间继电器

KS 信号继电器

KT 时间继电器

KV(NZ) 电压继电器(负序零序)

KP 极化继电器

KR 干簧继电器

KI 阻抗继电器

KW(NZ) 功率方向继电器(负序零序)

KA 交流继电器

KV电压继电器

L 线路

QF 断路器

QS 隔离开关

T 变压器

TA 电流互感器

TV 电压互感器

声信号 HA

光信号 HS

指示灯 HL

红色灯 HR

绿色灯 HG

黄色灯 HY

蓝色灯 HB

白色灯 HW

连接片 XB

插头 XP

插座 XS

端子板 XT

电线电缆母线 W

直流母线 WB

插接式(馈电)母线 WIB

电力分支线 WP

照明分支线 WL

应急照明分支线 WE

电力干线 WPM

照明干线 WLM

应急照明干线 WEM

避雷器 F

熔断器 FU

电压表切换开关 SV

电流表切换开关 SA

时间控制开关 SK

电力电容器 CE

正转按钮 SBF

反转按钮 SBR

停止按钮 SBS

紧急按钮 SBE

试验按钮 SBT

复位按钮 SR

限位开关 SQ

接近开关 SQP

可控硅整流器 UR

控制电路有电源的整流器 VC

变频器 UF

变流器 UC

逆变器 UI

电动机 M

异步电动机 MA

同步电动机 MS

直流电动机 MD

绕线转子感应电动机 MW

鼠笼型电动机 MC

电动阀 YM

电磁阀 YV

防火阀 YF

排烟阀 YS

电磁锁 YL

跳闸线圈 YT

合闸线圈 YC

气动执行器 YPAYA

电动执行器 YE

发热器件(电加热) FH

照明灯(发光器件) EL

空气调节器 EV

电加热器加热元件 EE

感应线圈电抗器 L

励磁线圈 LF

滤波电容器 LL

电阻器变阻器 R

电位器 RP

接地电阻 RG

频敏变阻器 RF

电流表 PA

电压表 PV

有功电度表 PJ

无功电度表 PJR

频率表 PF

相位表 PPA

最大需量表(负荷监控仪) PM

功率因数表 PPF

有功功率表 PW

无功功率表 PR

无功电流表 PAR

常规表示敷设方式:

-PVC25(用PVC管,管径是25即1寸)

-WC(敷设方式--沿墙敷设)

-CC(敷设方式--沿地敷设,沿顶板面暗敷设)

-MR在金属线槽内敷设

-Sc**:直径为**的焊接钢管敷设

-CE-沿顶板面明敷设

-WE-沿墙面明敷设

-WE/FC:沿墙面敷设/暗敷在地面内

FC:暗敷在地面内

FPC:是半硬质塑料管

SR:沿钢线槽敷设

BE:沿屋架或跨屋架敷设

CLE:沿柱或跨柱敷设

ACE:在能进入人的吊顶内敷设

BC:暗敷设在梁内

CLC:暗敷设在柱内

ACC:暗敷设在不能进入的顶棚内

SCE:吊顶内敷设,要穿金属管

5、具体表示材质的符号代号

PVC——用阻燃塑料管敷设

DGL——用电工钢管敷设

VXG——用塑制线槽敷设

GXG——用金属线槽敷设

KRG——用可挠型塑制管敷设

SC- 焊接钢管

MT- 电线管

PC- PVC塑料硬管

FPC- 阻燃塑料硬管

CT- 桥架

MR- 金属线槽

M- 钢索

CP- 金属软管

PR- 塑料线槽

RC- 镀锌钢管

线路明暗敷部位代号:

LM—沿屋架或屋架下弦敷设

ZM——沿柱敷设

QM——沿墙敷设

PL——沿天棚敷设

LA——暗设在梁内

ZA—暗设在柱内

QA—暗设在墙内

PA——暗设在屋面内或顶棚内

DA——暗设在地面或地板内

PNA—暗设在不能进入的吊顶内

安装方式的表示:

CS-链吊

DS-管吊

W-墙壁安装

C-吸顶

R-嵌入

S-支架

CL-柱上

沿钢线槽:SR

沿屋架或跨屋架:BE

沿柱或跨柱:CLE

穿焊接钢管敷设:SC

穿电线管敷设:MT

穿硬塑料管敷设:PC

穿阻燃半硬聚氯乙烯管敷设:FPC

电缆桥架敷设:CT

金属线槽敷设:MR

塑料线槽敷设:PR

用钢索敷设:M

穿聚氯乙烯塑料波纹电线管敷设:KPC

穿金属软管敷设:CP

直接埋设:DB

电缆沟敷设:TC

导线敷设部位的标注

沿或跨梁(屋架)敷设:AB

暗敷在梁内:BC

沿或跨柱敷设:AC

暗敷设在柱内:CLC

沿墙面敷设:WS

暗敷设在墙内:WC

沿天棚或顶板面敷设:CE

暗敷设在屋面或顶板内:CC

吊顶内敷设:SCE

地板或地面下敷设:FC

总配电箱设总负荷开关及接线图:

总配电箱设铜排母线方式及接线图: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暖通南社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