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杂谈 > 正文内容

半导体制造中刻蚀Etch是什么

2025-04-24 16:01:08杂谈19

刻蚀(Etch)是半导体制造中的关键工艺之一,其目的是将光刻得到的光刻胶图形转移到晶圆表面的薄膜上,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的方式去除没有光刻胶保护的薄膜,完成图形转移。以下是刻蚀工艺的详细介绍:

半导体制造中刻蚀Etch是什么

分类

湿法刻蚀(Wet Etching)原理:利用化学溶液(如HF酸、KOH)与材料发生各向同性反应,通过浸泡或喷淋实现材料去除。特点:各向同性刻蚀,即刻蚀过程在所有方向上以相同的速率进行,适用于大面积材料的均匀去除。但无法控制刻蚀方向,易导致侧向钻蚀(Undercut),仅适用于图形尺寸>3μm的成熟制程。应用:常用于去除不需要的材料,或在需要形成均匀的三维结构时使用。干法刻蚀(Dry Etching)等离子刻蚀(Plasma Etch):一种绝对化学刻蚀工艺,也称为化学干法刻蚀(Chemical Dry Etch)。其优点在于不会导致晶圆表面的离子损伤,由于蚀刻气体中的活性粒子可自由移动,蚀刻过程是各向同性的,适用于去除整个薄膜层。反应离子刻蚀(RIE, Reactive Ion Etching):将刻蚀气体变成等离子,以进行刻蚀。在设备内投入混合气体(反应气体与惰性气体)后,赋予气体高能量,使其分解为电子、阳离子和自由基。阳离子在电场中加速冲向晶圆,发生物理刻蚀,同时自由基与材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挥发性产物。这种刻蚀方式具有各向异性,能够实现高精度和复杂图案的刻蚀。离子束刻蚀(Ion Beam Etching):利用高能氩离子束以大约1至3keV的能量照射在材料表面上,离子束的能量使其撞击并去除表面材料。蚀刻过程在垂直或倾斜入射离子束的情况下是各向异性的,但由于其缺乏选择性,对不同层面的材料没有明显区别,在当前的半导体制造中很少使用。进阶技术IC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通过高频线圈产生高密度等离子体(密度达10¹¹~10¹² cm⁻³),提升刻蚀速率。ALE(原子层刻蚀):通过自限制反应逐层去除原子,精度可达0.1nm,用于EUV光刻掩模修复。

评价指标

刻蚀速率(Etching Rate):指单位时间内材料被刻蚀的深度,通常以纳米/分钟(nm/min)或埃/分钟(Å/min)为单位。刻蚀速率直接影响到刻蚀工艺的加工效率和生产能力。刻蚀选择性(Etch Selectivity):指不同材料在相同刻蚀条件下的刻蚀速率比。例如,对于硅(Si)和二氧化硅(SiO₂)的刻蚀选择性,通常要求在20:1以上。刻蚀均匀性(Etch Uniformity):指一个硅片或多个硅片或多批硅片上刻蚀速率的变化。方向性(Anisotropy):刻蚀的方向性,各向异性度A=0时为各向同性,A=1时为各向异性。过腐蚀(Undercut):横向单边的过腐蚀量。

重要性

刻蚀工艺在半导体制造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实现高性能、复杂结构和新技术的核心工艺之一。随着先进制程向3nm及以下演进,刻蚀步骤从传统制程的10%占比激增至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