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看完杜甫的一生!!!(杜甫的一生简介视频大全)
平时我们看人物传记是不是有这么一种感觉,就是好像只记住了其中一两个比较有趣的故事,但是对于传主整个人生时间线的把握不是很明晰。
今天我们就以纵向时间为轴,来看看中国诗歌顶峰诗圣杜甫的一生。

杜甫的一生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少年悠闲的官二代生活,中年逐渐抑郁的漂泊生活!
少年悠闲的官二代生活!
为什么说是官二代的生活呢?因为其父杜闲是奉先县的县长,奉先县就是杜甫的千古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奉先,一个县的县长的儿子,“根正苗红”的官二代呀,所以杜甫的少年生活是过得极其滋润的。
一般写杜甫的传记的时候,都会提到他的两个先祖,一个就是魏晋时期的杜预,他曾在师马昭底下做过官,而且做得比较大,就是大将军级别,最后还被封为阳县侯,这封侯可不简单,都是要有很大的军功才能被封侯的,这杜预就成做过晋灭吴的统帅之一,这是什么概念呢,就和开国十大将军之一差不多。
还有一个就是杜审言,此人官做得倒不是很大,但是人家搞文学那是一把好手,杜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我百度复制的)
近体诗的奠基人什么概念,就是No.1的意思,pioneer!!(知识点!)
稍微解释一下啥是近体诗,近体诗是和古体诗相对的,讲究格律音韵,对偶,用典什么的,就是给诗歌搞出各种各样的限制条件,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文人觉得普通人不配作诗,因为古体诗很随意,除了文辞优美,你可以理解为打油诗,读过书的觉得自己牛逼哄哄,正如孔老夫子所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以要给文学设立一个门槛。
为什么要提这两个人呢?一个官做得大,一个文学搞得好,什么意思呢?就和你平时喜欢拿你那些牛逼的亲戚,朋友,同学来吹牛是一个意思。
(1)712年生于巩县(一岁)
这个时候的杜甫简直不要太幸福,不过人家也是天资聪慧,勤奋用功之人,7岁便能赋诗,怎么样,气不气,比你有钱的人,不仅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
在他六岁的时候,曾到过郾城观公孙大娘舞剑,然后一辈子都不曾忘却,到老来都还记得,这记忆力不得不服呀!
(2)725年初到洛阳(十四岁)
来洛阳干啥呢,但是做官是有两天途径的,一是科举,而是被举荐,杜闲当然知道自己的儿子天赋极高,学识丰富,所以就带着他来洛阳在那些大人物面前露个脸,混个脸熟。果然,杜甫在当时颇为人们赞赏。
(3)731年准备做驴友(二十岁)
二十岁的杜甫,觉得世界这么大,好想去看看,可是人家不用辞职,说走就走,没办法,家里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那他是去哪里玩了呢?齐越之地(先是到南京,然后又跑到苏州,到苏州他去的第一个景点就是姑苏,就是吴王夫差建的那个姑苏,然后又跑到浙江一带)。
在外面疯了四年,要回家,干啥?参加高考呀!

(4)735年第一次参加高考(二十四岁)
二十四岁才参加高考,想想同学们都是十八岁左右参加的高考吧,我们可比诗圣杜甫厉害多了,哈哈!开个玩笑,制度不一样而已。
结果如何呢?远近闻名的学霸杜甫居然落榜了,没想到呀,没想到!
落榜了咋办呢?大哭一场,然后开始抑郁,不!人家可一点也不伤心,再次出去旅游,再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5)736年第二次出游(二十五岁)
这次他又跑到哪去了呢?齐赵之地,主要就是山东那旮旯,还跑上过泰山,写下了那篇我们都逃不过背诵全文的《望岳》(咬牙切齿!!!!)
这次玩得比较嗨,居然在外玩了六年,有钱人的快乐我真想象不到,我一般出去旅游最多也就一个月,好家伙,杜甫居然玩了六年,这是家给不了他温暖了,不想回家了吧。

(6)741年回到洛阳(注意不是回到巩县,而是洛阳)
回来干啥,结婚呀,三十岁了都!想孤独终老吗!!
(7)744年遇到诗仙(三十三岁)
两尊大神碰面了能干啥,当然还是出去浪呀!浪的过程中还碰到了另个好友高适,三人携手游玩,简直是不亦乐乎呀!
可能是年纪大了,这次玩了两年就玩不动了,与李白,高适等人分别后,就回家了。

(8)746年第二次参加高考(三十五岁)
这次结果怎么样呢?还是落榜了,都复读了十一年,居然还是落榜了,这就有点那啥了吧!可是这还真不是杜甫的原因,而是当朝宰相李林甫怕杜甫这样有才能的人来到皇帝身边,自己的地位不保,所以就用“野无遗贤”这么个借口,将这些有才之人统统不予录取。
开始要大转折了,这个时候,杜甫的父亲死了,家里的顶梁柱倒了,没了经济来源,杜甫再也浪不起来了,只能给贵族充当宾客,“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接下来就开始进入杜甫中年逐渐抑郁的漂泊生活。
(1)751年开始做官(四十岁)
四十岁,一直想要从政的杜甫终于做上官了,不过不是通过考试,而死玄宗就行了三场大典,杜甫瞅准时机,给玄宗上了三篇赋文,玄宗看了惊为天人,马上安排面试,又是李林甫从中作梗,导致杜甫的面试通知到四年之后才发下来,而且也只是做了个极小的官-------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说白了就是个看管兵器的门卫大爷。
(2)755年儿子饿死(四十四岁)
虽然是个小官,但苍蝇再小也是肉呀,得回家让家人们高兴高兴吧!此时杜甫的家在哪呢?在奉先县,自己在市区上班,把家安置在郊区,很正常的事。
回到家,发现自己的儿子居然饿死了,这让这位老父亲是悲痛不已,写下了千古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控诉当时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种社会财富不均的黑暗现实,同年冬月安史之乱爆发!

(3)756年被抓成俘虏(四十五岁)
在家待没多久,就听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心中的爱国热情一下子就燃起来,强烈地谴责安禄山的叛乱行为,这个时候玄宗出逃,他的儿子居然乘乱在灵武继位,也就是肃宗。
杜甫本想去投奔肃宗,没想到半路被叛军抓了,足足一年多才逃出去。
(4)758年再次做官(四十七岁)
见到肃宗后,肃宗被杜甫感动了,任命他为左拾遗,这个官是干什么的呢?就是给皇帝提意见的,杜甫那是什么人,有什么说什么,很快杜甫就因为直言不讳被贬了。
贬来贬去,杜甫就有点不高兴,干脆撂挑子不干了,直接弃官回家。

(5)759年开始漂泊江湖(四十八岁)
杜甫辞官后,觉得官场黑暗,他终于无意于做官,心灰意冷,带着家人南下来到成都,这个时候的杜甫还是活得比较舒心的,他在成都的居住之处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成都杜甫草堂。
在这段时间里,他与当地的县长严武是好朋友,得他救济,在生活上才不那么困窘!
(6)765年水上生活(五十四岁)
这年严武死了,杜甫的经济来源断了,无奈继续南下讨生活。
来到夔州,再次期间还见到自己的弟弟杜观。
768年还来到岳阳,登上岳阳楼,又是一片千古名篇《登岳阳楼》,依旧是背诵全文!!

(7)770年终此一生(五十九岁)
一代诗圣,死在了湘江船上,他的家里穷成什么样了呢,连他的尸体都无力安葬,只能暂放于岳州,直到四十三年后,其孙子杜嗣业才将其灵柩运回偃师,安葬在首阳山下杜审言的墓旁,一代诗圣就此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