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六盘水发生山体滑坡,致11人遇难-2019年六盘水山体滑坡
7月23日21时20分,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鸡场镇坪地村岔沟组发生一起山体滑坡,滑坡体量大约200多万方。经调查核实,滑坡区域有23户,涉及27栋房屋、其中21栋被埋;23户共77人,其中21人在外已取得联系,截止7月24日上午11时10分,搜救出22人(11人生还,11人死亡),失联34人。据生还者口述,有8名外来人口来该村组,待进一步核实。
接报后,正在上海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对接工作的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立即对救援处置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并决定提前结束在沪行程,已于7月24日早晨6时45分乘首班飞机返贵直接赶赴现场指挥救援处置工作。
目前,现场成立了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再勇,副省长卢雍政为指挥长,六盘水市委书记王忠,市长李刚,省应急管理厅厅长冯仕文、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周文为副指挥长的应急救援指挥部,组建了12个专项工作组820余人,正在紧张开展救援工作。相关情况及时报道。
在此,小编想提醒大家,
如果不幸遇到山体滑坡,
千万不要惊慌,
采取正确措施及时自救!
遇到山体滑坡,该如何应对?
一、认识山体滑坡
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包括岩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动静压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是常见地质灾害之一。
二、滑坡预兆
1.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水井)突然干枯、井(钻孔) 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体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大滑动之前,在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这是滑坡向前推挤的明显迹象。
4.大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这种迹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反映。
5.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体(上体)会出现小型坍塌和松弛现象。
6.如果在滑坡体上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那么大没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明显的临滑迹象。
7.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8.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如猪、狗、牛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三、山体滑坡应对
当受强降雨连续袭击时,土质松软的山区比较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等灾害,当遇到山体滑坡时该怎么办?学习些安全知识,以更好的应对险情。
1、遭遇山体滑坡时,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然后采取必要措施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避灾场地应选择在易滑坡两侧边界外围。千万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
2、遇到山体崩滑时要朝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忌不要在逃离时朝着滑坡方向跑。
3.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电越方便越好。
3、当你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要是被淹没,请务必趴下。当被泥石流掩埋时,可活动空间小,氧气量少,这样做有助于减少身体新陈代谢。
4、滑坡停止后,不应立刻回家检查情况。因为滑坡会连续发生,贸然回家,从而遭到第二次滑坡的侵害。只有当滑坡已经过去,并且自家的房屋远离滑坡,确认完好安全后,方可进入。
四、救援措施
(1)力量调集。根据现场情况调集照明、防化救援、抢险救援、后勤保障等消防车辆和大型运载车、吊车、铲车、挖掘车、破拆清障车等大型车辆装备,以及检测、防护、救生、起重、破拆、牵引、照明、通信等器材装备,并派出指挥员到场统一组织指挥。如果现场情况严重,应及时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安监、卫生、地质、国土、交通、气象、建设、环保、供电、供水、通信等部门协助处置,必要时请求驻军和武警部队支援。
(2)现场警戒。救援人员到场后,要及时与国土资源局的工程技术人员配合,根据滑坡体的方量及危害程度,来确定现场警戒的范围。同时立即发布通告,对滑坡体上下一定范围路段实行交通管制,禁止人员、车辆进入警戒区域;通过电话、VHF、扩音器等多种形式通知滑坡体上下一定范围内的人员立即撤离;启动应急撤离方案,在当地政府领导下组织人员、财产撤离。
(3)侦察监测。山体滑坡事故发生后,往往还会发生二次或多次山体滑坡。救援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时,首先要对山体滑坡的地质情况进行侦察,确定可能再次发生山体滑坡的区域,对其进行不间断监测,确保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
(4)开辟通道。交通部门迅速调集大型铲车、吊车、推土车等机械工程车辆,在现场快速开辟一块空阔场地和进出通道,确保现场拥有一个急救平台和一条供救援车辆进出的通道。
(5)搜救被困人员。滑坡体趋于稳定后,启动搜救工作预案,救援部门主要利用生命探测仪、破拆器材、救援三脚架、起重气垫、防护救生器材、医疗急救箱等设备,深入山体滑坡事故现场搜寻救生。在塌方内部遇有人员埋压,利用生命探测仪进行现场搜索,确定被埋压人员的数量及其具体位置,采取兵分多路,利用破拆、切割、起吊等装备进行施救。同时可用听、看、敲、喊等方法寻找被困人员。在利用破拆、切割、起吊等装备进行施救时,为防止造成二次伤害,可采用救援气垫、方木、角钢等支撑保护,必要时也可用手刨、翻、抬等方法施救。在施救过程中,必须安排国土资源部门技术人员对山体滑坡情况进行监测,如有再次发生滑坡险情,迅速通知现场救援人员撤离。
(6)本着“先易后难,先救人后救物,先伤员后尸体,先重伤后轻伤”的原则进行。
(7)现场应设置安全员,安全员应在不同方位全过程观察山体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垮塌征兆要立即发出警示信号,救援人员要迅速、安全撤离现场。
(8)救援人员不得聚集在山体结构已经明显松动的区域作业,避免山体再次垮塌,给救援人员和被困人员带来危险。
(9)未完全确认已无埋压人员的情况下,一般不得使用大型挖掘机。当接近被埋压人员时,应在确保不会发生坍塌的前提下,小心移动障碍物,防止伤害被埋压人员。
(10)救援初期,不得直接使用大型铲车、吊车、推土机等施工机械车辆清理现场。
(11)采用起重设备救人时,不能盲目蛮干,必须认真研究受力情况。尤其是使用机械作业时,每台机械都必须配有观察员,发现异常征兆应立即停车,防止因强挖硬拉而造成误伤。
(12)加强同相关部门的合作,协同配合开展救援行动。
来源:贵阳日报融媒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