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杂谈 > 正文内容

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典礼上,院长郑加麟寄语:高度不够看到的都是问题,格局太小纠结的都是鸡毛蒜皮。-同济大学郑正

2024-09-20 13:40:20杂谈321

亲爱的2021届毕业生、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见证你们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在此,我谨代表大学分管医学的副校长陈义汉院士、医学院张军书记、医学院其他党政班子成员向毕业生们表达由衷的祝贺!祝贺你们完成了学业、收获了成长。也感激你们的家长和老师,在前进的道路中指引你们的方向、做你们最坚实的后盾。

同学们,时光荏苒,往事如昨,几年前你们选择了同济,选择了医学。2021届博士毕业生吴佳馨同学说,她在同济最珍贵的收获是良师益友,同济医学总让她感到自己不是孤单一人在奋斗。2021届博士毕业生吴交交同学说她感到最幸运的,就是遇见导师成昱教授,实现了成长蜕变。同时也遇见了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博士生涯特别满足,没什么遗憾。2021届博士毕业生,也是我自己指导的学生吉晨晖谈到,考博需要运气,读博需要勇气。看着实验室每个人都非常辛苦的样子,渐渐明白科研需要全心全意付出,不是一时兴起,更是持之以恒。虽然马上就要毕业了,但走到哪里都是同医人。

春华秋实,寒来暑往,暮鼓晨钟,日转月回,你们坚守初心、不断进步、不断超越,你们拒绝无谓的“内卷”,也从不“躺平”,在变化多端的历史洪流中,找准前进的方向、找到自己奋斗的意义,我衷心地为你们感到骄傲!

同学们,未来的你们,将会以“专”为业,在各个科室、各个城市播撒生命的种子,传递生命的希望。理论的厚度决定看问题的高度,可能一半以上的疾病,大部分医生处理起来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当遇到稍微复杂的疾病,充足的知识储备是对疾病定位精准度的有力保证,诊断中的一个检查、一个问题、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决定疾病正确诊断和良好转归的必要因素。临床如此,科研也如此。因此,我今天在这里给同学们分享的内容,也是我发出的一个非常诚挚的邀请,我邀请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在未来共做健康的摆渡人!

一、要做有传承精神引领健康航向的“摆渡人”

摆渡人,原意是指渡口码头用船提供交通服务的人。无疑,摆渡人的工作是平凡的,但在科技、交通不便的过去,摆渡工作却是不可缺少的,他们负责引领航向,将岸边的乘客平安地运送到目的地。

人生是一条多岔的道路,太多太多的选择、诱惑和追求,很容易就会迷失自我。幸运的是,我们有许多优秀耀眼的前辈作为时代楷模,为同学们指引方向。我们的校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用他自己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以赤子之心满腔热忱地为党工作、为国争光、为民解难,也为我们同济学子树立了榜样。

前些日子,我们都在缅怀我们的前辈吴院士,吴院士即使在耄耋之年仍坚持亲自上手术台,主刀完成14000多台手术,敢闯肝脏手术“禁区中的禁区”,使我国的肝脏外科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飞跃。60年来,他心无旁骛,坚定站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积以跬步,终成千里。吴院士说,为医之道,最要紧的,是一个“德”字。对病,要快、准、狠;对人,要慢、拙、仁。这是恩师裘法祖先生教导他的,而吴孟超院士,也是这样教导他的学生。医者仁术,仁德者寿。他在工作中养成了无私高尚的风格、敢于担当的气魄和开拓创新的睿智。吴孟超同志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健康的摆渡人”最根本、最实在的意义——用知识和勇气为人民的健康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