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诗】说说李白的《静夜思》(李白创作静夜思的故事)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每次看着天上的明月,会不会不自觉就想起这首诗?
这就是我们文化的魅力,似乎和古人有了同样的感受。
这些打小就学过的诗,至今都忘不掉!那就陪着孩子、跟着【古古识字】一起重温一下吧。
在《静夜思》中,“月光”是所有动作与感情的起因。月光洒落床前,白皑皑地闪着寒光,让诗人恍惚之间产生“下霜了”的错觉,并由此而举头望月、低头思乡。
用霜色形容月光,是古典诗歌中的常用手法,并非李白首创。南朝梁代简文帝曾经写过“夜月似秋霜”的诗句,直接以秋霜比喻月色;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诗中有“空里流霜不觉飞”的名句,以“流霜”比喻空明澄澈的月光,富于动感,设喻巧妙。
但“疑是地上霜”的特别之处在于“疑是”,既符合诗人此时刚刚睡醒,意识朦朦胧胧的身体状态,也突显出诗人因思乡情切,对外物心不在焉的心理状态。
诗中的文字自然而又质朴,满怀深情尽在言外。
幼时读此诗,只是模糊的对何为思乡有了大致的了解,哪里懂得一个人在外为何偏要思乡。随着年纪增长开始外出闯荡,半夜想来不如意事常八九,能与人言无二三。
若逢明月当空,夜风微凉,虽不能学古人吟诗,可思乡之情千古无异,古今一也。
《静夜思 》说完了,您对此是不是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呢?
像这样的古诗,您的孩子又知道多少呢?
用【古古识字】,就可以一边学汉字,一边读古诗。古色古香,用古韵来讲古诗,让您的孩子真正的对汉字学习感兴趣,对汉字背后的中华民族文化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