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鹿,亡与桎梏的原文在哪里?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人民日报追梦金句)
先上结论,没有原文。意思大概是我的梦像小鹿那样无害美好,却被现实的枷锁框住,最终消失/死亡了。
纯粹是某个阅读过一定文献的文字工作者/学者/学生疲惫之余无意识的感叹,凑字成句,流传到网上,被某些半懂不懂的半文艺青年捕捉,啊,真有感觉,于是奉为圭臬。
以下为论据。
知乎不止一个关于美文推荐的回答里都写了这句话。其中亦不止一处注明出处《列子•周穆陈》。
百度也如此。
但是对不对呢?不对。
首先,《列子》里没有《周隐陈》这一篇目,有的是《周隐王》。至于“王”为什么会讹传成“陈”——我初步怀疑是网络时代复制粘贴时没有敲空格留下的毛病。
《列子•周隐王》里关于这段故事的原文:
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
顺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者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
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
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人鹿,无人得鹿。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以闻郑君。郑君曰:“嘻!士师将复梦分人鹿乎?”访之国相。国相曰:“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今亡黄帝孔丘,熟辨之哉?且恂士师之言可也。”最贴近“以梦为鹿,亡与桎梏”的是在第二段的第二句“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
那也是“梦得鹿”,和“以梦为鹿”迥然不同的意思。
所以其实就不是出自这里。其实就是和“不可使为众人抱薪者冻毙于风雪”一样,虽然是文言的形式,但并不是大家以为的出自古籍,只是随口说的罢了。要说和《列子•周隐王》里“郑人梦鹿”的故事有什么相干,那可能是主要意象高度重合吧。
但是说最先这句话的人是读过《列子》的,或者说是,把这句话附会出自《列子》的这个人读过列子,不然很难解释这个高度定向重合的意象。所以我猜他是一个有一定古籍阅读的人,可能是一个本科或者研究生在读生。
这就暴露了哪怕是知乎这种专业性比较强的平台上的部分文艺青年,对于这种“美文”出处也是不加考证,有一个字复制一个字的陋习。
至于究竟谁说的。
百度搜索引擎上最早的记录:
2008年4月2日,搜狗问问,昵称名为“以梦为鹿,亡与桎梏”回答了两个问题。搜搜问问的昵称是随QQ昵称变化的,没用过搜搜问问,尚且不清楚改名之后,搜索我以前的回答,显示的是以前的昵称还是现在的。我只知道贴吧是显示现在的,搜搜问问不知道。
如果显示以前的,那么这个就是这八个字最早的出处;如果显示改名后,或许该用户是在这八个字火起来后才改的该昵称,就有可能不是他首发。
2008年4月4日至2013年5月1日之间,以“以梦为鹿,亡与桎梏”为昵称的一个或者多个用户,在搜搜问问、豆瓣等平台上,发布了十几条信息。在此以前,“以梦为鹿,亡与桎梏”都是以用户昵称的形式出现。
直到2013年5月2日。
2013年5月2日,天涯论坛苏州板块一个昵称为“老妪杀手”的楼主询问“以梦为鹿,亡与桎梏”这句话的意思,并称是为女同事问的。当日就有昵称为“现在靠谱多了”的用户回复,称这是《列子•周穆王》中“梦鹿”(“梦蕉”)的典故。
显然,这位同志的强解,就是现在为大多数文青接受的“出处”。
最迟在 2013年6月9日,“以梦为鹿,亡与桎梏”百度贴吧成立,是四个女孩的个人贴吧。此后2013-2020年,7年多间,年年都有几篇文章用此标题。2016-2017年达到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