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杂谈 > 正文内容

《我与地坛》(史铁生)---从生命中感悟生命(史铁生《我与地坛》经典语录)

2024-09-20 10:25:37杂谈251

病痛夺走了他的双腿,缩短了他的生命,幸运的是上帝没有剥夺他思考的权力,十几年的光阴里,无数关于生命的思考从轮椅上那个人手中的笔发出,影响着一代代人

史铁生,当代作家,1951年出生,2010年逝世,享年59岁,他虽不是最具盛名之人,但一定是最励志之人。1969年到陕西延安插队,1972年回北京,在插队过程中,病痛找上了他,自此,他的大半生都在轮椅上度过。

和很多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一样,遭此重大打击,史铁生最初也是恨天怨地,敏感暴躁,待时间一长 ,他开始反思自己,最终决定走上作家这条道路。

他的作品大多有深刻的关于生命的思考,初读起来,会让人觉得他在生死这个命题上过于侧重笔墨了,但是当我们经历挫折亦或迷茫之时,再读史铁生的文章,我们会更加理解他文章的内涵,产生共鸣,认同他的思想,最终从他的思想中思考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从而持久且坚定地为我们接下来的路指引方向。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集中收录的第一篇,这篇文章他以自己常常光临的地坛为主,记述自己的往事,并在其中插入他对生命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文章中有些语段既便单拎出来也透露着他对生命的独到见解:“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想必是我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推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这段话透露着他对生命渺小与时间力量之强大的感悟,一个人的生命是否重要,是相对于不同参考物来说的,如果参考物是自己和最亲近的人,那么这个人的生命便是无可替代的地位,如果参考物是时间这条纵轴的话,那么这个人的生命便没有如何如何宝贵的价值了。现在的很多人都过于自大,自命不凡,这也造成他们在面对一点困难时就无休止地抱怨,直到困难解决或屈服于困难,史铁生的知慧之处在于他认清了生命的大小,在上文摘录的语段中“它等待我 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这句话所说的事放在史铁生身上是天大的事,但放在地坛这里便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静静观看着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无论是交了好运还是倒了大霉,它都不予以评价,只是静静观看,这便是时间面前个体生命渺小。

在摘录的语段中“四百多年”与“十五年前”两个时间的对比,更能体现时间的宏大。对地坛四百余年的变化和“它为一个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则看出时间的宽容,而再往后“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直接体现了史铁生关于生命的大智慧

这些关于生命的智慧为我们所吸收消化,使人明白:一个人在任何困难于挫折面前,都要保持平静、平和的心态,太过急躁反而会在困境中越陷越深,正如吕铮所言“不要被自己一时的情绪所左右,偏激永远是因为你看得还不够多”

上文摘录语段在《我与地坛》中处于开篇位置,文章再往后就是史铁生对自己过往岁月的回忆,其中关于生命的道理无处不在,他的文笔也是很值得借鉴学习的。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性名,大可忽略不计”更是他对生命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