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杂谈 > 正文内容

木兰辞(木兰辞原文 全诗注音版)

2024-09-20 09:04:04杂谈136

自从晋朝南移以后,北方的文学活动就很少了。但是民间文学中仍然有不少好作品,像有名的民歌《敕勒川》: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木兰辞》。这首长诗描写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木兰姓花。她上有年老的父母,下有幼小的弟妹,一家五口人过着小康生活。木兰没上过学,跟着父亲学习写字、读书,平日在家织布、做饭、洗衣、喂猪,样样都做得又快又好。她还喜欢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

有一天。木兰正在家里织布,突然,衙门里的差役送来征兵的军帖,要征木兰的父亲去当兵。父亲已经年过半百,怎能去从军打仗?木兰没有哥哥,弟弟又太小。怎么办?木兰愁得连布也没心思织,饭也吃不下了。她想,要是有个人能代替父亲去从军,那该多好啊。谁能代替父亲呢?看来只有自己。可是女子怎么能从军呢?招兵的怎么会收留一个女孩子呢?她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女扮男装。

木兰把自己的想祛告诉了父母。父母怕女儿受不了行军作战之苦,舍不得她走,可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同意了。

那时候,从军作战,战马和武器都得由战士自备。木兰用平日积蓄下来的钱买了一匹骏马,配了马鞍、脚饺等用具,又买了几件合手的武器,然后女扮男装,拜别父母、弟妹,上路从军去了。

木兰刚人伍,队伍就火速地向北方边境开去,她早上离开家,晚上就来到黄河边上;早上离开黄河边,晚上就到了黑山头,晚上宿营,夜静更深,木兰只听到黄河里的哗哗流水声,只听到塞外敌骑的嘶鸣声。可再听不到父母呼唤她的声音了。但是木兰并不伤感,她只想到应当怎样在战场上去杀敌立功。

行军作战十分艰苦。战士们来自四面八方,有的勇敢粗犷,有的机灵细心。木兰害怕自己女扮男装的秘密被人看穿,处处都得倍加小心。白天行军,一天要走一百多里路,她紧紧跟上,从不掉队。夜晚宿营,她和衣而卧,从不敢脱衣服。作战的时候,她冲杀在前,从不表示懦弱。

从军十二年,木兰参加过许多次战斗,立下了不少战功。同伴见了她,个个都竖起大拇指,赞扬她是个有志气有本领的好男儿。

战争结束了,队伍凯旋归来。皇帝召见有功的将士,根据功劳大小给子赏赐;有的升了官,有的得到了珍宝财物。木兰既不想做官,也不愿意要财物,她希望得到一匹能够远行的骆驼,好让她赶快回到家乡。皇帝满足了木兰的要求,并且指派木兰的同伴护送她回家。

木兰将要胜利归来的消息传到她的家乡。她的父母听说了,非常欢喜,老两口急忙互相搀扶着,赶到城外去迎接,妹妹听说了,立即梳妆打扮,烧好开水彻好茶。弟弟听说了,赶紧磨快了刀,杀猪宰羊,准备慰劳为国立功的姐姐。木兰回到自己房里,脱下战袍,换上女装,梳好头发,贴上花黄(古代妇女的装饰品),然后出来向护送她回家的同伴们道谢。同伴们见木兰一身女装,都万分惊奇,没想到自己的战友竟是一位巾帼英雄(巾帼是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来成为妇女的代称)。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约而同地说:“我们跟木兰同行十二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个女子啊!”北魏后期,北边的柔然族,东北边的库莫奚、契丹等民族逐渐强大起来。他们经常骚扰中原,抢劫财物,掳走百姓。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木兰辞》的出现,说明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的妇女比较坚强,封建思想比较少,也确实出现过女扮男装从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