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杂谈 > 正文内容

借古人之名,行当前之事。(借他人之酒杯浇)

2024-09-20 10:51:29杂谈86

偶然在网上看到一篇李商隐的诗《送母回乡》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3月18日,在豆瓣网友的考证下,发现其真实作者竟是当代诗人寓真。然而这首诗已经流传已久并且被冠以“小学必背”贩售,出现在各大出版社的李商隐诗集之上,小朋友当古诗背诵,成为母亲节的“爆款。

伪诗作曾经是被作为政治宣传工具出现的,例如晚清革命时期,南社创建者高天梅为了激发反清思想,伪造了所谓的“石达开遗诗”一共二十五首,号称《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遗诗》出版发行。由于作伪者高天梅本身文采甚健,佳句频出,当时印刷的这些所谓石达开遗诗,迅速火遍大江南北,连梁启超都将这些伪诗收入自己的《饮冰室诗话》。当然这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因为它供激发民气之用。但是也有人借古人的言行,赚取大众的关注度,实际上是一种低劣伪作行为,例如杜甫的《石壕吏》,他目睹了石壕吏强势征兵的过程,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给普通老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然而靠国学类节目火起来的康震却是另外一种解读:石壕吏是谁?石壕吏是国家公务员。他是郭子仪的军队委派到地方部门的武装干部,到村里来完成这次紧急的征兵任务。这个人有错么?这个人没错。这里面表达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价值观,三个儿子战死两个,老太太仍然愿意做出牺牲,就是当国家和民族遭遇重大灾难的时候,我们的老百姓还是毅然挺身而出的。”这是赤裸裸的贩卖自己的流量,而丝毫不关注这流量的低劣。

文字如此,文物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