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评价冰心这个人物?(如何正确评价冰心这个人物)
现在网络上对于冰心的评价,往往出于一些虚假的形象,或者是片面史料盲人摸象似的拼凑,或者干脆是断章取义与谣言式的诋毁,或者是让人更摸不着头脑的饭圈式的拉扯。
冰心,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爱国者、教育家。要评价冰心,必须要从这五个层面来着手。冰心的社会声望和名誉,也多半是从这五个层面而来。许多人觉得冰心名不副实,实际上就是把冰心的声望、名誉与地位,只归于文学所形成的错位。但即使如此,不少人对冰心文学与其个人经历的解读也是颇让人诧异。
冰心的文学成就大概分为五个方面。
诗歌:《繁星春水》与《女神》并称,为中国白话诗的正式诞生标志,里程碑式的作品。鲁迅称他们为“最优秀的诗人”,但也得承认,“这些作品本身没什么可称道的,都是试验之作”。后续文坛形成小诗派,风靡一时。
散文:中国白话体抒情散文与叙事散文的开创,并完成了散文的诗歌化。后续形成了美文派。
小说:开启问题小说的先河与风气,此后她的小说或多或少的都带有问题小说的性质。
儿童文学:奠基人,不用多赘述。
语体:冰心体,现代白话体系的奠基人之一。
这些内容能在各类文学史中看到。
早期冰心研究比较有名的是阿英的《谢冰心》与茅盾的《冰心论》,在基调上对冰心进行了不少分析与肯定。及至《中国新文学大系》的刊选与评析,也为冰心的文史地位奠定了基础。
其后,便是号称“中国第一部新文学史著”的王哲甫《中国新文学运动史》,相关部分充满溢美之词,且体例比重极大。
之后影响较大的就是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各以不同的视角来进行了叙述,不过总体对冰心归于平抑,体例大幅度减少,只《三十年》中见“节”中。
再后严家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更侧重于创作实绩,比重有所增加。顾斌《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也有所偏重。
同时,有意思的是,在冰心研究中还有一本影响很大的书,李泽厚的《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一些人认为这本书的论述反而更能代表1980年代的冰心。
总体来说,冰心是一位无论文学史任用何种叙事,总也是避不开的人物,定位总在一列与二列、三列徘徊。她推崇人的文学,总体上与当时的主流意识若即若离。
关于冰心生活事迹的文本,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卓如《冰心全传》,与以王炳根、熊飞宇为代表的权威论著,多见于期刊。
而网传如巴结宋美龄等种种谣言,也只是对事实断章取义后进行了再加工的结果。
比如,这类文章不会告诉你,冰心参与的新运妇指会,虽然在宋美龄麾下号称“全国妇女运动的总机构”担任“部长”,但实际上这个组织是个非官方机构。冰心在任也仅仅三/四个月。也有言其当即退回了聘书与薪金,仅以义务挂职,以“男士”为笔名撰文,并未真正加入。
同时她被邀去重庆“做官”,是宋美龄四/五请的结果,包括所谓的“飞机”事件,实际上与宋美龄的强硬态度高度相关。
这期间,冰心明确拒绝了陈布雷与国党宣传部部长程沧波的多次入党邀请。并在重庆期间多次接触了我党。
甚至,她被选为国民参政会委员后,第一次大会她就称病未去。有意思的是,1958年冰心在英国访问时,旧病复发,仍旧坚持站了一个下午,瞒过了团员。
其余种种,其实也与此例多有相似,还是多见一手资料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