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和她的繁花(李清照写的花开花落原来原去)
原标题:李清照和她的繁花
本公众号为一线语文教师个人原创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个人独立撰写,欢迎点击上方的“水寒说语文”关注。
2024年第十六期(总第786期)
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号称是李清照所作的诗歌《残花》,因为岳云鹏的相声再次被广泛传播。
花开花落花无悔,
缘来缘去缘如水。
花谢为花开,花飞为花悲。
花悲为花泪,花泪为花碎。
花舞花落泪,花哭花瓣飞。
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
实际上这是一首伪诗,并不是李清照所作。
近期,由王家卫导演的以上海为背景的电视剧《繁花》,也大火出圈。
但是,我所写的“李清照和她的繁花”,和这两者都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充其量,只能说是从题目上蹭一个热点,但从文章来说,还是踏踏实实说李清照,写繁花。
提出“词别是一家”的李清照,无论是在有关词的理论思考上,还是在词的创作实践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但非常遗憾,李清照的诗词文集因为各种原因散佚了,今存的词集均为后人辑录。李清照词,流传到今天的不过五六十首,部分还存疑或者只有零散的几句而已。
梳理一下这些留存下来的词作,会发现,有大量关于花的描写,有荷花、梅花、菊花、桂花、海棠、梨花、杏花、荼蘼、木樨等等。而且,李清照也非常擅长写花。
李清照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自然的风雨,常常能引发她心灵的风雨。自然界的花开花谢,总会给她带来心灵的起起伏伏。
如梦令 其二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雨疏风骤的夜晚,粗心的侍女(卷帘人)对海棠花的状态完全无感,在她的心里海棠依旧。而“浓睡不消残酒”的李清照,却能敏感地意识到“绿肥红瘦”,两者的感受力高下立判。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红藕香残,花自飘零。大多数人此都习焉不察,熟视无睹,但李清照却能由此感受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而且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正因为有这样一颗超级敏感的心灵,李清照才把繁花作为她的写作对象,写出很多动人的词作。细品这些词作,有两个特点应该注意到。
其一:繁花是李清照理想人格的投射。
无论是写梅花,写菊花,还是写桂花,其实都是在写她自己,都是在表达她对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
渔家傲
【宋】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
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
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
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写梅花,李清照要写梅花的超尘绝俗,要写梅花的秀拔独立,是真正的“此花不与群花比”。李清照作为“千古第一女词人”,也是“此花不与群花比”。
多丽 咏白菊
【宋】李清照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醾。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这首咏白菊,李清照用了大量的典故,赞美菊花的不同流俗,赞美菊花的清幽高洁,从而表达自己卓尔不群的人生追求。
鹧鸪天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为了凸显对桂花的喜爱,李清照不惜用她喜爱的梅花和菊花对比,但其实并不是由此否定梅与菊,而是“吾道一以贯之”:“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花如是,人亦然。
其二:繁花照见了李清照的人生悲欢。
点绛唇
【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既是在写花,又是在写人,以花喻人,以人喻花,幸福生活中的妩媚少女如在目前。
减字木兰花
【宋】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买花、赏花、戴花、比花,在这首词中一气呵成,新婚燕尔,情意绵长,乐而不淫。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喷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虽然没有直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但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都在这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道尽了。
“千古第一才女”,斯人已逝,但她的词还在,她笔下的繁花还在,她的流风余韵还在,这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
欢迎关注我的新书《用减法教语文》,书中有很多能够反映我的教育思想的鲜活课例。具体内容可以点击下面的文章链接:《用减法教语文》,为能力做加法
之前还写过另外一本书:《减法教育》,具体可以参见下面的文章链接:
“双减”模式下,父母想明白这些事,才能真正帮到孩子!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欢迎分享,若公众号转载,请联系授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