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杂谈 > 正文内容

中国人都弄不明白的农历(中国的农历准不准)

2024-09-20 10:54:54杂谈102

农历对中国人来说太熟悉了。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都是以农历来算的,有很多老人日常生活仍以农历日期为准。

然而,我们也仅仅是熟悉而已。稍微深入一些,恐怕鲜有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比如,对于农历,我们也常说阴历,它们是一回事吗?农历一个月有多少天?一年几个月?有多少天?一年的第一个月叫什么?二十四节气是农历的节气吗?三伏天和三九天的始末?闰月是怎么回事?

这些只是我所罗列的我曾不解的一部分问题而已。一般人估计想都不会想这些无聊的问题,我也不知道我怎么对此兴趣这么大。我是做过一些调查的,绝大部分人,包括算是很有知识的大学生和一些惯用农历的老人,他们几乎没有能回答出上面两个以上的问题。这个实在不能怪他们,因为中国人发明的这套历法,真的很难懂。

首先,阴历和农历是一回事吗?当然不是。阴历的全称是太阴历,其实就是月亮历。有历法的文明,都是首先有阴历。因为月亮的圆缺实在太明显了,人们很容易就观察到它的周期变化是29.5天。又因为人们感觉到12个圆缺周期后,气候又变的跟12个圆缺周期之前一样了。所以,月亮圆缺周期叫一月,气候周期叫一年。这才是真正的阴历。可你发现没,这样下来,一年只有354天。怎么少了呢?我告诉你,没少!因为你认为少的原因是你用的是阳历的算法!阴历就是354天!

震惊了吧!我们因为一生下来用的就是阳历,所以我们就认为它是绝对标准,它是公理。其实阳历也只是历法的其中一个而已。那么农历是怎么回事?这得说还是我们中国人能凑合!刚才说了,每个文明都有阴历,然而人们很快发现,每个年初的天气状况都比前一年提前一些。比如,去年一月一号刚结冰,今年到一月12号才结冰,明年一月底才结。真实情况不会这么准,但十年后你肯定会发现,原来一月穿棉袄,现在一月刚穿个长袖。再过十年,寒暑颠倒!农业上的影响更大,你永远说不清小麦到底什么时间种最好。

这说明,这个历法有问题。欧洲人发现按太阳的运行规律更准,于是便有了阳历。我并不知道中国人有没有发现太阳的运行规律,结果是,我们用农历,居然也顺顺利利地过了两千多年。中国人是在某些年份中,强行塞进一个月,即,一年13个月。我不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如何说服自己的,反正我看到有的年354天,有的年383天,是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的。

这样,每年的农作物种植时间大致有个时间段,而不会出现阴历的情况,每年都会提前。所以这种历法才叫农历。又因为同时照顾到月亮和太阳的运行规律,所以又叫阴阳历。

那么问题来了,哪些年有13个月呢?答案我自然是查到了,但我觉得这个答案其实和没有一样,因而不值一提。因为这个多出的月是随意安排的,虽然资料里讲的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但它真的就是随意安排的,只是附会一种说法而已。你自己其实也能想明白。现在你就是历法制定者。而且现在有几个条件,一是一个月29.5天,二是,按阴历算,每年的气候都提前十来天,三是,新历法既要顾及月亮的圆缺,也要顾及到气候与日期的大致统一。怎么办?当然是每隔几年就再加进一个月呗!举两个例子,一个是闰年,无需赘言。另一个是个想像的例子。现在有一块表,它每天都慢20分钟,可以调整,但每次只能将时针拨动一格,即一个小时。你会怎么调?你肯定会每三天就调快一个小时。这样虽然也不是时时都准,但还是能凑合着用的!

这个多出的月叫闰月。因为是随意加塞,所以实际上闰几月的月份并无意义。可至少有十亿中国人并不知道这点。他们绝想不到原来如此特别的一个月居然安排的这么草率!比如,我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类似的话。以今年为例,今年闰六月。因为六月是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所以有人就说,今年会很热,因为闰六月。

闰月也会造成一个麻烦,就是过生日的问题。我不是个纯理科生,但我绝对是理科生思维。我有时在想,如果有两个人是同窗,一个是农历八月初七生的,一个是闰八月初七生的,而且是同一年。那么他们怎么过生日呢?八月初七的好过,因为每年都有这一天。闰八月初七的怎么办?我看他只能也过八月初七的了,要不然他一辈子也只能过十来次生日而已。这天他们在一起过生日,其他同学见了,惊呼到,原来你们是同一天生的啊!你还要再解释一番,毕竟差着一个月呢!

上面的例子是我想的。但我在现实生活中还真碰到过类似的事。我大学好友是和我同一年生的,我的生日是用阳历记的。但他的生日是阴历记的,九月十八。可问题是,那年恰好闰九月。他为了推算阳历生日,就去问父母到底是九月生的还是闰九月生的,可他父母也忘了。这事你也许觉得很荒谬,但真实情况就是如此。因为以前每家的孩子多,所以不像现在独生子女的父母那么的心细。比如我妈妈的生日是哪天就成了千古之谜。而她也经常记错我的生日,尽管我家就俩孩子。

也许因为有这样的不便,于是中国人又发明了二十四节气。我问过很多人,二十四节气以农历为准还是以阳历为准?目前还没有答对的。我原先也以为是以农历为准。但细想下来就发现不对。如果我问,清明节是哪天?有人说4月4号,有人说4月5号。更多的人说,它的范围很广吧!好吧,这三个答案都不对。我最初也觉得范围应该很广,但经过我每年的观察,发现都是这两天,我就意识到看来节气并不是以阴历为准的。其实道理很简单,二十四节气是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万物生长靠太阳,当然是以阳历为准了!可因为中国人太能凑合,导致这个弯真的很难转过来。

我爸曾跟我说种萝卜一定要在八月初几前(我忘了),我当时就提出质疑。我爸于是投来跟鄙夷的目光,说不信你就试试!我当时也没说什么了,因为不用试!

每次提到二十四节气我都扼腕叹息,这种历法距离真正的阳历仅仅一步之遥。然而,可是,自其于秦汉之际确立以来,中国人始终都没迈出这一步。按说我国如此重农,理应早早地创制阳历。但也可能祖先们觉得种地这事,早几天晚几天无所谓,所以才在历法探索上止步不前吧。

以上为2021年5月30发布,以下是2023年1月23日续写

续写的目的主要是回应一些评论,针对某些说法他们有质疑。

有人对我所说的闰月是随便加的这点不同意。其实我没说是随便加的。原文是,“虽然资料里讲的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但它真的就是随意安排的,只是附会一种说法而已”。我是看过资料的,但我觉得加闰月的规则完全是人为定的,不是个客观规律。我在此简述一下。偶数节气称为中气,冬至必在11月,月份与中气必须一一对应。但阴历月的时间长度短于中气间隔,所以只能“无中置闰”。意思是要在没有中气的那个月放置一个闰月,这个月叫前一个月的闰月。首先,冬至必在11月,请问为什么?在12月不行吗?其实也行,这只是古人的习惯而已。当然这个习惯也很勉强,历史上改过。其次,为什么中气必须与月份一一对应?不对应可以吗?当然可以,这种设计其实已经与中气的说法相悖了。中气的本意就是月中的节气,是大概要在一个月的中间的,可现在,无论如何都没法都在中间了。但多少还要顾及点颜面,本来说要在月中的,可现在这个月里有没有它还不一定呢。不行,得改。在月中是很难了,这样,至少要在这个月里。汉字嘛 ,意思很多的,谁说 中 一定是 中间 的意思,只要在这个月里,就算在这个月之中,没毛病。

你看,所有这些都相当主观,不是说非它不可。这并非说老祖宗不着调,而是说这事主要是为人服务的,只要能用就可以,就像以前没有秒的概念,现在能用到了,便有了秒。也不是说农历不着调,阳历也干过类似的事。农历有闰月,阳历有闰年。还有,二月的天数这么少,你不觉得对二月不公平吗?那又如何,那两个罗马皇帝高兴就行。

还有人说二十四节气本来就是阳历。这事我不能完全同意,广意上说确实是阳历,这也就是我在文中所说节气是按阳历来算的。因为农历这东西就是平衡阳历和阴历的,那么必须得先有阳历和阴历才能平衡。问题是二十四气节算不算“历”,这个就有待商榷了。二十四节气的产生是指导农业生产,老百姓才不关心一年是365天还是366天呢。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一说节气,大多数情况都认为这是个时间段,到底是多长,没必要深究。你要说二十四节气是阳历,那今天为什么还说是2023年几月几号而不说是什么节气呢?根本就没法取代。这事本就是古代在没有正式阳历的情况下间接告知老百姓太阳的情况。农业又与太阳的位置息息相关,所以才说是指导农业生产用的。

还有一点,我不知道他的意思是否是说我否认古代中国算出了地球的公转周期。首先声明,我没否认,但算出公转周期与制定出可以应用的历法还相差甚远。别说阳历了,就是我们用的几千年的农历,也是一再调整 ,这事不是那么容易的。

这两点是比较明确的质疑,我可以做正式的回答。可还有人含糊其词冷嘲热讽我就不明白了。我哪里不对,你可以直接提出来,这是个交流的机会,可能对双方都有好处。我也不是专家,不可能没有一点错误。我写这篇文章,你也能看的出来,不是为了科普,主要是说我对农历的种种感受,完全是出于兴趣。大部分硬知识我也是查来的,实在没必要在学术级别的问题上较真,我真不是专家,普通上班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