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图书馆看到那本厚厚的红宝书时,窗外的梧桐叶正被秋风卷得打转。书脊上烫金的 “GRE 核心词汇” 像一行密码,突然在我心里炸开细碎的涟漪。那时我还不知道,这行密码将耗费我七百多个清晨与深夜,让每个单词都长出倒刺,深深扎进备考岁月的肌理里。
最初背单词总带着点天真的傲慢。以为凭借四六级积累的底子,啃下这一万多个词汇不过是时间问题。直到某天在练习册上撞见 “quintessential” 这个词,连续默写七遍都把中间的 “s” 写成 “c”,笔尖在草稿纸上戳出小洞时,才突然明白这场战役远比想象中残酷。图书馆闭馆的音乐响起时,我抱着单词本蹲在台阶上哭,秋风把眼泪吹成冰碴,倒比单词本身更让人清醒 —— 有些关卡,从来不是靠小聪明就能蒙混过关的。
后来养成了奇怪的习惯。走路时盯着路牌上的英文标识,把 “禁止停车” 翻译成 “prohibit parking” 后,又会下意识琢磨是否该用 “forbid” 更准确;喝奶茶时盯着杯身的成分表,突然想起 “caffeine” 的拼写;甚至在梦里都在和 “ubiquitous”“ephemeral” 这些词搏斗。有次室友半夜被我的呓语惊醒,说我反复念叨 “这个填空题的逻辑关系应该是递进而非转折”,第二天她把这事当笑话讲,我却笑着笑着红了眼眶。
最煎熬的是模考成绩停滞不前的日子。连续三次限时模考, verbal 部分的分数都卡在同一个区间,数学更是因为粗心错了一堆基础题。那天晚上我把自己关在自习室,对着错题本发呆,窗外的月光冷得像冰块。手机里弹出学长的消息,他说当年他也有过三个月分数没长进的经历,“GRE 考的不只是词汇量和逻辑能力,更是心态和韧性”。这句话像一束光,突然照亮了我混沌的思绪。我重新整理错题,把每个错误分类标注,从逻辑漏洞到单词混淆,再到时间分配不合理,一点点啃下那些暴露的短板。
其实备考过程中最动人的,是那些不经意间遇到的同行者。自习室里总坐在我斜对面的女生,每次起身都会轻轻把椅子推回原位,她的单词本上写满了工整的批注;走廊里经常碰到的男生,总是捧着数学公式手册在背,他的笔记本边缘都翻得起了毛边;还有线上备考群里,大家深夜分享的解题技巧,互相打气的表情包,甚至是吐槽机经难度的玩笑。有次我忘记带计算器,旁边的男生默默递过来他的备用机,没说一句话,却让那个下午的阳光都变得温暖起来。我们素未谋面,却因为同一个目标,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了温柔的印记。
记得考场上的那个早晨,候考室里弥漫着咖啡和紧张的气息。每个人都在低头翻看资料,手指快速划过单词卡,像在与时间赛跑。进考场前,我看到那个总坐在斜对面的女生,她冲我笑了笑,眼里有疲惫却闪着光。那一刻突然觉得,所有独自熬过的夜晚,所有崩溃后又重新拿起笔的瞬间,都有了意义。这些看似孤独的坚持,其实都在与千万个同样倔强的灵魂共振。
考完出来时,天阴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我站在考点门口,没有想象中的狂喜,反而有种空落落的感觉。手机里收到妈妈的消息:“无论结果如何,你这段时间的努力已经让我们骄傲了。” 突然想起备考期间,她每天早上六点就起来给我煮早餐,怕我熬夜伤胃,总变着花样做养胃的粥;想起爸爸每次视频都装作不经意地说 “别太累,身体最重要”,却在挂掉电话后发来一堆缓解压力的文章。原来那些我以为独自承担的重量,一直都有家人在默默托举。
后来成绩出来那天,我正在图书馆整理备考资料。看到分数的那一刻,没有跳起来欢呼,只是长长地舒了口气,眼泪却不争气地掉了下来。不是因为分数有多理想,而是想起那些在晨光熹微中背单词的清晨,那些在深夜里与逻辑题死磕的夜晚,那些崩溃过又重新振作的瞬间,终于有了一个交代。
现在偶尔整理书架,看到那本被翻烂的红宝书,还是会忍不住翻开。那些密密麻麻的笔记,被荧光笔标红的重点,还有某页角落里写下的 “再坚持一下”,都成了时光里珍贵的印记。其实 GRE 带给我们的,从来不止是一个分数,而是在与它纠缠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变得更坚韧、更专注、更懂得如何与自己对话。
或许未来某天,我们会忘记 “serendipity” 的精确释义,会模糊那些复杂的逻辑推理,但这段为了一个目标拼尽全力的经历,会永远留在生命里。它会提醒我们,自己曾经那么勇敢,那么执着,那么热烈地追逐过远方。而那些与 GRE 相伴的日夜,终将变成我们对抗平庸生活的底气,在往后的岁月里,闪闪发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那些与 GRE 纠缠的日夜,藏着我们未曾言说的倔强 https://www.w10.cn/suitan/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