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聚会时,十个人里有七个都在说 “最近在看新工作”“再撑阵子就提离职”,打开社交平台,也满是年轻人分享的离职感悟。好像不知不觉间,“离职” 不再是件需要纠结很久的大事,反而成了很多人职场里的 “常规选项”。可高离职率真的只是因为大家 “不想干了” 这么简单吗?那些选择离开的人,心里到底藏着多少没说出口的委屈?企业又该如何看待这种频繁变动,而不是只把问题归咎于员工 “不踏实”?
接下来,我们就用一个个真实的疑问,聊聊离职率这件事 —— 不是冷冰冰的数据分析,而是想走进每一个 “离开者” 和 “管理者” 的心里,看看那些藏在 “离职申请” 背后的情绪与需求。
一、关于 “离职” 这件事,我们最先想不通的那些问题
为什么有些人明明薪资不低,还是会选择离职?
很多人以为 “钱给够了就不会走”,可现实里,不少拿着高薪的人依然会递交离职申请。有个做互联网产品的朋友,月薪 3 万,却在工作第三年选择离开,理由是 “每天加班到凌晨,老板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哪怕我生病了,也要先把方案交上去”。对成年人来说,薪资是安全感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当工作要以消耗健康、压抑情绪为代价时,再高的工资也填不满心里的空洞 —— 我们想要的是 “赚钱”,而不是 “用命换钱”,更不是在辛苦之后连一句认可都得不到。
为什么刚入职没多久的新人,更容易选择离职?
“试用期还没结束就走了”,这是很多 HR 头疼的问题。其实新人的离开,往往不是 “能力不够”,而是 “期待落空”。比如面试时说 “团队氛围很轻松”,入职后发现同事之间互不说话,领导还天天 PUA;比如承诺 “有完善的培训体系”,结果进公司后没人带,什么都要自己摸索,做错了还要被指责。新人就像刚到一个陌生地方的游客,本来带着期待来,可没人指路、没人关心,甚至还会遇到 “坑”,自然会想尽快离开 —— 他们不是没耐心,而是不想把时间浪费在一个 “一开始就错了” 的地方。
二、高离职率背后,藏着哪些 “看不见” 的原因
除了薪资和氛围,还有哪些容易被忽略的离职原因?
有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点:“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比如有些岗位,每天做的都是重复的琐事,像复印文件、整理表格,明明自己有想法、有能力,却从来没机会参与更重要的工作;还有些公司,不管员工做得多好,晋升机会永远只给 “关系户”,努力了几年还是在原地踏步。当一个人觉得 “我在这里没有成长,我的存在可有可无” 时,就会慢慢失去热情 —— 我们上班不只是为了领工资,更是想通过工作证明自己 “有用”,想看到自己的努力能有回报,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为什么有些员工平时看起来很稳定,突然就提离职了?
“突然离职” 的背后,往往是 “积攒了太久的失望”。就像一杯水,慢慢加热,一开始没感觉,等温度到了 100 度,就会瞬间沸腾。有个做行政的姑娘,平时对工作从不抱怨,却在一次团建后提了离职。后来才知道,团建时领导让大家轮流分享 “对公司的建议”,她鼓起勇气说 “希望能优化一下报销流程,现在太繁琐了”,结果领导笑着说 “你一个行政,做好自己的事就行,别瞎操心”。这句话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 之前报销时被财务刁难、加班帮忙做活动却没加班费,她都忍了,可当自己的合理建议被当成 “瞎操心” 时,她才明白:原来自己的声音,从来没被真正听见。
家庭因素会对员工离职产生影响吗?
当然会,而且影响比我们想象中更大。比如有孩子的女性,可能因为公司经常要求加班,没办法按时接孩子放学,只能每天在 “工作” 和 “孩子” 之间焦虑挣扎;还有些人,因为父母生病需要照顾,而工作地点离老家太远,想换一份离家近的工作,方便尽孝。这些离职原因,没有对错,只有 “无奈”—— 我们不仅是 “员工”,还是 “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当工作和家庭只能选一个时,很多人会选择后者,因为工作没了可以再找,但家人的陪伴,错过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三、面对高离职率,员工和企业该怎么做
当感觉自己快要撑不下去,想离职时,应该先做什么?
先别着急写离职申请,试着问自己三个问题:“我讨厌的是这份工作本身,还是当前遇到的某个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解决,我还愿意留下来吗?”“我离开后,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想离职是因为一时的情绪,比如和领导吵了一架、被同事误解了,或者连续加了几天班,心里委屈又烦躁。这时候如果冲动离职,很可能后来会后悔。不如先给自己一点时间,冷静下来梳理清楚:到底是 “这份工作不适合我”,还是 “我需要先解决眼前的问题”。如果真的想清楚了,再做决定也不迟 —— 离职不是 “逃避”,而是 “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路”,所以一定要想清楚再走。
企业发现离职率变高时,首先应该做什么,而不是指责员工?
首先应该做的是 “倾听”,而不是急着下结论 “现在的年轻人太不能吃苦了”。可以找那些选择离职的员工聊一聊,听听他们真实的想法 —— 是薪资不满意,还是氛围不好?是看不到成长,还是家庭有顾虑?哪怕员工已经走了,也可以发一份匿名问卷,收集他们的建议。很多企业之所以离职率一直降不下来,就是因为总把问题归咎于员工,却从来没反思过自己:是不是公司的制度有问题?是不是领导的管理方式有问题?是不是没有真正关心过员工的需求?只有先听到员工的声音,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慢慢改善 —— 毕竟,留住人的关键,从来不是 “绑住他们”,而是 “让他们心甘情愿留下来”。
四、那些 “离职” 背后的温暖: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离职后,一定会后悔吗?
不一定。有个朋友离职前纠结了很久,担心 “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手里没存款会焦虑”,可真的离开后,她先给自己放了一个月假,陪父母旅游,每天早睡早起,后来找了一份薪资虽然没之前高,但朝九晚五、领导很温和的工作。现在她经常说:“当初要是没离职,我可能还在天天加班,天天抱怨。” 当然,也有人离职后会遇到困难,比如找工作不顺利,或者新工作不如预期,但哪怕是这样,也不一定是 “后悔”,而是 “成长”—— 至少你试过了,知道什么是自己不想要的,下次再选择时,就会更清楚自己的方向。离职不是 “失败”,而是 “给自己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只要你想清楚了,每一步都不会白走。
企业该如何对待那些 “离职后又想回来” 的员工?
可以给他们一个 “重新了解” 的机会,而不是直接拒绝。有些员工离开后,才发现原来之前的公司虽然有缺点,但也有很多值得留恋的地方;有些员工在外面经历了一圈,才明白自己真正适合的是什么。这时候如果企业还需要这个岗位,不妨和他们聊一聊,看看他们这期间的成长,也让他们知道公司有没有什么变化。当然,不是所有离职员工都适合回来,比如之前因为违反公司规定离开的,或者对公司有很大负面情绪的。但对于那些只是因为 “一时迷茫” 离开,后来想清楚的员工,给他们一个机会,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毕竟,他们熟悉公司的业务,了解公司的文化,回来后能更快上手,也会更珍惜这次机会。
五、最后:关于离职率,我们最该明白的事
高离职率一定是坏事吗?
不一定。对员工来说,高离职率意味着 “有更多选择的自由”,不用再像以前一样,一份工作做一辈子,哪怕不开心也不敢离开;对企业来说,高离职率虽然会带来招聘成本增加、业务衔接困难等问题,但也能倒逼企业反思自己的问题,慢慢改善管理、优化制度,吸引更适合的人留下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 “离职率越高越好”,如果一家公司的核心员工不断离开,或者离职率高到影响正常运营,那肯定是有问题的。但我们不用害怕 “离职” 这件事,也不用对高离职率过于焦虑 —— 重要的是,无论是员工还是企业,都能在这种变动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向,都能慢慢变成更好的样子。
为什么说 “尊重每一个离职的决定”,很重要?
因为每一个选择离职的人,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无奈。对员工来说,尊重自己的决定,就是不委屈自己,不将就生活;对企业来说,尊重员工的决定,就是不指责、不挽留时说狠话,而是真诚地祝福他们 —— 哪怕员工走了,也能留下一个好印象。有个公司,员工离职时,领导会和他们吃一顿饭,说 “不管以后怎么样,祝你越来越好”,还会帮他们写推荐信。后来很多离职的员工,都会推荐朋友来这家公司,因为他们觉得 “这是一家有温度的公司”。其实,离职不是 “敌人”,也不是 “背叛”,只是一段职场关系的结束。尊重每一个决定,就是尊重彼此曾经的付出,也给未来留一份温暖。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为什么身边越来越多人选择离职?高离职率背后藏着哪些我们忽略的真相? https://www.w10.cn/suitan/9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