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傅的工具箱里总躺着个磨得发亮的旧轴承,钢圈上还能看见模糊的编号 —— 那是他刚当学徒时亲手打磨的第一件成品。三十多年过去,这颗轴承依旧能灵活转动,就像他与轴承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生,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陈师傅在国营机械厂当学徒,第一次见到轴承时,师傅拿着零件盒告诉他:“别瞧这东西不起眼,机器少了它转不动,火车少了它跑不了,就连你家自行车的轮子,里面都藏着它的身影。” 那时候他还不懂,直到第一次跟着师傅拆解故障机床,看着卡死的轴承让整台设备停摆,才明白这小小的金属圆环里藏着多大的门道。轴承的核心是滚动体与内外圈的默契配合,钢珠在精密打磨的沟槽里滚动时,能把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就像给机器装上了 “隐形的轮子”,让沉重的部件轻松转动起来。不同的机器需要不同的轴承,比如汽车发动机里要用耐高温的深沟球轴承,起重机上得用能承受重载的调心滚子轴承,而精密仪器里的轴承,精度甚至能达到头发丝直径的几分之一。
陈师傅记得有一年冬天,县里的面粉厂突然停了产,几十号工人围着磨粉机急得团团转。厂长找到机械厂时,天已经黑了,陈师傅带着徒弟赶到现场,拆开机器一看,原来是主轴承的保持架断了,钢珠散落得到处都是。“这轴承要是换普通的,用不了半个月还得坏。” 陈师傅蹲在地上,借着应急灯的光挑选零件,“磨粉机转速高,还带着面粉颗粒,得用带密封盖的,还要把游隙调小。” 那天晚上,他和徒弟折腾到后半夜,终于把新轴承装好了。当磨粉机重新发出嗡嗡的运转声时,厂长握着他的手说:“陈师傅,你这手艺真是救了我们的急啊!”
从那以后,陈师傅对轴承的感情又深了一层。他总说,轴承这东西,看着冷冰冰的,其实最讲 “脾气”。安装的时候,力道大了会把内外圈压变形,力道小了又会松动;润滑脂多了会发热,少了又会磨损;就连环境温度变了,它的间隙也会跟着变。有一次,邻村的农机站送来一台拖拉机,说是发动机异响,换了好几个轴承都没用。陈师傅拆开一看,发现是之前的修理工把轴承装反了 ——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方向错误,却让轴承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力,没几天就磨坏了。“装轴承就像给人治病,得先摸准它的‘病因’,不能瞎折腾。” 他一边给徒弟演示正确的安装方法,一边讲解:“你看,这个圆锥滚子轴承,大端朝里还是朝外,都有讲究,装反了不仅转不动,还会把轴给磨坏。”
随着时间的推移,机械厂从国营变成了私营,设备也更新换代了,原来的手工打磨变成了数控机床加工,测量工具也从卡尺变成了精密的千分尺。但陈师傅依旧保留着老习惯,每次新轴承到货,他都要拿在手里转一转,听一听声音。“好的轴承转起来声音匀,没有杂音,就像流水一样;要是有‘咯吱咯吱’的声音,要么是钢珠不圆,要么是沟槽有毛刺。” 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闪着光,就像在欣赏一件艺术品。有一次,厂里进了一批新轴承,质检员用仪器检测都合格,但陈师傅拿起来一转,就说:“这批轴承的保持架有点问题,用在高转速的机器上恐怕不行。” 后来,厂家派人来复查,果然发现保持架的材料硬度不够,要是装在机床主轴上,很可能会在高速运转时断裂。
除了工厂里的大型设备,生活中的轴承也随处可见。陈师傅家里的电风扇用了二十年,依然转得很顺畅,秘诀就是他每年夏天来临前,都会拆开电机,给轴承加一点润滑脂。“家里的小家电,比如洗衣机、吸尘器,里面的轴承最容易被忽略。” 他常常跟邻居们分享经验,“洗衣机的脱水桶轴承要是坏了,转起来会‘砰砰’响,还会漏水,其实只要定期加润滑脂,就能多用好几年。” 有一次,邻居家的孩子拿着滑板车来问他,为什么轮子转不动了。陈师傅拆开轮子,发现轴承里卡满了泥沙,他用煤油把轴承洗干净,重新加上润滑脂,滑板车立刻又灵活了。孩子高兴地说:“陈爷爷,你比修玩具的师傅还厉害!”
陈师傅的徒弟小王,一开始觉得轴承这东西太普通,没什么学头。直到有一次,他跟着陈师傅去给一家汽车修理厂修变速箱,才改变了想法。那台变速箱因为轴承磨损,换挡时总是卡壳,车主换了两次轴承都没修好。陈师傅拆开变速箱,仔细检查后发现,原来是变速箱壳上的轴承座磨损了,导致轴承安装后不同心。“轴承就像人的关节,关节歪了,再好用的骨头也没用。” 他带着小王一起,用镗床把轴承座修复好,再装上新轴承,变速箱果然恢复了正常。从那以后,小王再也不敢小看这些小小的轴承了,他跟着陈师傅学测量、学安装、学维修,慢慢也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
如今,陈师傅已经快六十岁了,头发也白了大半,但他依旧每天准时到厂里,要么在车间里指导徒弟,要么在办公室里整理轴承的资料。他的抽屉里放着厚厚的笔记本,上面记满了各种轴承的型号、参数和故障案例,有的页面上还画着简单的示意图。“这些都是我一辈子的经验,得留给年轻人。” 他说,“现在的年轻人懂电脑,会用数控机床,但轴承的‘脾气’,还得靠慢慢摸。” 有时候,厂里遇到疑难问题,年轻的工程师解决不了,都会来找陈师傅。他总能从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里找到问题所在,就像当年他师傅教他的那样。
有一次,陈师傅带着小王去参观一个轴承博物馆。看着玻璃柜里陈列的从古代车轴到现代精密轴承的展品,小王感慨地说:“没想到轴承的历史这么久啊!” 陈师傅笑着说:“从人类发明轮子那天起,就有了轴承的雏形。你看,古代的马车轴上要涂油脂,还要装铜套,其实就是为了减少摩擦,这和现在的轴承原理是一样的。” 博物馆里有一个展柜,专门展示各种失效的轴承,有的是因为磨损,有的是因为腐蚀,有的是因为过载。陈师傅指着那些轴承对小王说:“你看,这些坏了的轴承,其实都是‘老师’,它们能告诉你哪里做得不对,下次该怎么改进。”
离开博物馆的时候,夕阳照在街道两旁的梧桐树上,拉出长长的影子。小王问陈师傅:“您干了一辈子轴承,有没有觉得腻过?” 陈师傅停下脚步,抬头看了看天,然后笑着说:“你看这街上跑的汽车,天上飞的飞机,家里用的电器,哪一样离得开轴承?每当我看到这些东西正常运转,就觉得自己的工作没白干。” 他顿了顿,继续说:“一颗轴承虽然小,但它能撑起大机器;一个人虽然普通,但只要把自己的事做好,也能发挥大作用。”
小王看着陈师傅的背影,突然明白了师傅常说的那句话:“轴承转得稳,机器才能跑得远;人走得稳,路才能走得长。” 或许,这就是陈师傅的轴承人生,也是无数像陈师傅一样的工匠们,用一辈子的坚守诠释的道理。当我们在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时,不妨想一想,那些藏在机器里的小小轴承,还有那些为这些小零件付出心血的工匠们,他们就像轴承一样,默默地支撑着这个世界的运转。那么,当你下次看到转动的风扇、行驶的汽车时,会不会也想起这些关于轴承的故事,想起那些像陈师傅一样的人呢?
常见问答
- 问:家里的电风扇转起来有杂音,是不是轴承坏了?
答:不一定是轴承完全损坏,可能是轴承缺润滑脂,或者进了灰尘、杂质。可以先尝试拆开电机,清理轴承后加入适量的润滑脂(如锂基润滑脂),如果杂音依旧,再考虑更换轴承。
- 问:汽车轴承坏了会有什么症状?
答:汽车轴承坏了最明显的症状是行驶时会发出 “嗡嗡” 或 “呜呜” 的异响,且随着车速加快,异响会变得更明显;有时还会伴随方向盘轻微震动,或者车辆在转弯时异响加重,出现这些情况建议及时去修理厂检查。
- 问:轴承为什么需要润滑?
答:润滑能在轴承的滚动体和内外圈之间形成一层油膜,减少金属之间的直接摩擦,从而降低磨损和发热,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同时,润滑脂还能起到密封作用,防止灰尘、水分等杂质进入轴承内部。
- 问:不同的机器为什么要选不同类型的轴承?
答:因为不同机器的工作条件不同,比如有的需要承受很大的重量(如起重机),有的需要高速运转(如电机),有的需要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如发动机),而不同类型的轴承(如深沟球轴承、调心滚子轴承、角接触球轴承等)在承载能力、转速适应、温度耐受等方面的性能不同,所以要根据机器的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轴承。
- 问:安装轴承时需要注意什么?
答:安装前要清理轴承和安装部位的杂质,避免灰尘进入;安装时要注意轴承的安装方向,不能装反;用力要均匀,避免用锤子直接敲击轴承(可用铜棒或套筒辅助);安装后要检查轴承的转动是否灵活,有无卡滞或异响,同时要加入适量的润滑脂,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老陈的轴承人生:一颗小零件里的大乾坤 https://www.w10.cn/suitan/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