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的手掌上布满老茧,指关节处还留着几道浅褐色的疤痕。这些印记不是来自农田里的劳作,而是三十年前在东湾码头拧螺丝时,被生锈的钢板划下的。那时他刚满二十岁,跟着村里的建筑队来到这片荒芜的滩涂,眼前只有望不到边的淤泥和呼啸的海风,谁也想不到,如今这里会成为年吞吐量超亿吨的现代化港口。
东湾的故事要从更早的时候说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地渔民还靠着小木船出海捕鱼,每次归来都要在近海的浅滩处抛锚,再用扁担把渔获挑到岸上。遇到台风季,渔船只能躲在临时搭建的避风棚里,不少船只都曾在狂风巨浪中损毁。村里的老人常说,要是能有个像样的码头,渔民的日子就能好过些。这个愿望,后来成了一群建设者日夜奋斗的目标。
港口工程启动的那天,东湾的渔民们都围到了滩涂边。工程队带来的大型机械在淤泥里陷了半个轮子,轰鸣声惊飞了滩涂上的白鹭。李建国记得,第一天开工就遇到了难题 —— 滩涂的地质太软,打桩时钢桩刚砸下去一半就开始倾斜。工程师们蹲在泥地里研究了整整两天,最后决定先铺设碎石层加固地基,再用加长的钢桩进行作业。那些日子,工人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顶着海风干活,午饭就在工地旁的简易棚里吃,馒头就着咸菜,却没人喊苦。
三个月后,第一批钢桩终于稳稳地立在了滩涂上。李建国和工友们站在刚浇筑好的引桥上,看着远处的渔船缓缓靠近,第一次不用再在浅滩处抛锚,直接就能停靠在码头边。渔民们拉着他们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地往他们手里塞刚捕上来的鱼。那一刻,李建国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他想起开工前工程师说的话:“港口不只是一堆钢铁,它是能让日子变好的桥。”
接下来的几年里,东湾港口一点点地 “长大”。原本只有几百米长的码头,逐渐延伸到了一公里多;简易的货运平台,变成了配备着大型起重机的现代化货运区;只有几盏煤油灯照明的码头,装上了明亮的路灯,即使到了夜晚,也依旧灯火通明。李建国也从一个普通的工人,成长为了码头的管理人员。他见证着一艘艘货轮从这里出发,把当地的海产品、农产品运到全国各地,又把外地的工业用品、生活用品运进来,让东湾的人们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
有一年冬天,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袭击了东湾。港口的部分设施被积雪压坏,几艘停靠在码头的货轮也面临着被冻住的风险。李建国带领着员工们,顶着刺骨的寒风,连夜清理积雪,抢修受损的设施。他们用铁锹铲雪,用喷灯融化结冰的管道,手冻得发紫,脚也冻得失去了知觉,却没有一个人停下。经过整整一天一夜的奋战,港口终于恢复了正常运转,货轮也安全地驶离了码头。那天早上,当第一缕阳光照在港口的钢铁结构上时,李建国和员工们都露出了疲惫却欣慰的笑容。
如今,李建国已经快五十岁了。他常常会带着年轻的员工们在港口里散步,给他们讲当年建设港口的故事。他指着那些锈迹斑斑的老钢桩说:“这些都是港口的老伙计,它们见证了这里的一切。” 年轻人们听得入神,眼神里充满了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对港口未来的期待。
东湾港口的沙滩上,每天都会有孩子在玩耍。他们追着海浪跑,捡着沙滩上的贝壳,偶尔会指着远处的货轮问:“爷爷,那艘大船要去哪里呀?” 李建国总会笑着回答:“它要去很远的地方,把我们这里的好东西带给更多的人。”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继续在沙滩上嬉戏。潮起潮落间,港口的钢铁结构在阳光下闪着光,像是一首永远读不完的诗篇,讲述着关于奋斗、守望和希望的故事。
当暮色降临,港口的路灯一盏盏亮起,照亮了海面,也照亮了岸边的小路。晚归的渔民们唱着渔歌,牵着孩子的手走在回家的路上。李建国站在码头的尽头,望着远处的海平面,心里想着,或许再过几十年,这里会变得更加繁华,但无论怎样,这份关于港口的记忆,都会永远留在每一个和它有关的人心里。
港口工程常见问答
- 港口建设前为什么要先对地质进行详细勘察?
答:不同的地质条件对港口的稳定性影响很大。像东湾这样的滩涂地区,地质较软,如果不提前勘察,盲目施工很容易出现钢桩倾斜、地基沉降等问题,不仅会影响港口的建设进度,还会给后续使用带来安全隐患。通过详细勘察,能了解地质的承载力、土层分布等情况,从而制定出合适的施工方案,保障港口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后期的安全使用。
- 港口的钢桩为什么能在海边长期使用而不被严重腐蚀?
答:海边的环境湿度大,还含有盐分,对钢铁的腐蚀性很强。港口使用的钢桩在制作时会采用特殊的防腐处理工艺,比如在钢桩表面涂覆防腐涂料,或者采用镀锌、镀铬等方式,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海水和空气对钢桩的腐蚀。此外,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还会定期对钢桩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修补受损的防腐层,确保钢桩能长期稳定使用。
- 港口的起重机是如何精准地装卸货物的?
答:港口的起重机配备了先进的控制系统和定位设备。在装卸货物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驾驶室里的显示屏,清楚地看到货物的位置、重量等信息,再通过操作手柄控制起重机的吊臂、吊钩等部件进行移动。同时,起重机上还装有传感器,能实时检测吊臂的角度、货物的重量等参数,一旦发现异常,就会自动报警并停止作业,确保装卸过程的精准和安全。
- 遇到台风等恶劣天气,港口会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安全?
答:在台风来临前,港口会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将停靠在码头的船只转移到避风港,加固码头的设施,清理码头周围的杂物,检查起重机、照明设备等是否正常。同时,港口还会安排专人 24 小时值班,密切关注台风的动态,及时向相关人员发布预警信息。台风期间,会停止所有的装卸作业,禁止人员和车辆进入码头危险区域。台风过后,会第一时间对港口的设施进行检查和抢修,确保港口能尽快恢复正常运转。
- 港口的建设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具体的帮助?
答:港口建成后,能为当地的货物运输提供便利的通道。像东湾的港口,让当地的海产品、农产品能更快捷、更方便地运到全国各地,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增加了渔民和农民的收入。同时,外地的工业用品、生活用品也能通过港口运进来,丰富了当地的市场供应,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此外,港口的建设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物流、仓储、餐饮等,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潮起潮落间的钢铁诗篇:一座港口的诞生与守望 https://www.w10.cn/suitan/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