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田里的 “细水长流”:老周与滴灌的十年情缘

新疆昌吉的六月,戈壁滩上的风裹着沙粒打在棉苗上,发出沙沙的声响。老周蹲在自家棉田埂上,指尖划过一株蔫头耷脑的棉苗,土块从指缝间簌簌落下 —— 这已经是今年第三次补种了。二十亩棉田像块被太阳烤得干裂的大饼,去年秋天刚修的土渠在高温下裂出一指宽的缝,渠水还没流到地头,就有一半渗进了地下。

老周想起十年前刚承包这片地时的光景。那时他跟着村里的老把式学种棉花,浇水全靠土渠漫灌,两个人拽着水管在田里跑,水顺着垄沟乱淌,高处的苗喝不到水,低处的苗又被泡得烂根。有一年春天倒春寒,刚浇完水的棉田结了层薄冰,一整块地的苗全冻坏了,他蹲在田埂上抽了半包烟,望着白茫茫的棉田,连哭的力气都没有。

棉田里的 “细水长流”:老周与滴灌的十年情缘

改变是从 2013 年开始的。那年县农业局的技术员小李带着几卷黑色的塑料带来到村里,在老周的棉田里划出半亩地做试验。小李把黑色带子铺在棉苗根部,用接头连起来,再接到主水管上,打开阀门时,老周凑过去看,只见带子上的小孔里慢慢渗出水珠,顺着土壤缝隙渗到棉苗根部,土表却始终保持干爽。“这叫滴灌带,水会顺着这些小孔直接流到作物根区,不浪费一滴。” 小李一边调整阀门,一边给老周讲解,“你这半亩地用滴灌,一天的用水量还不到漫灌的三分之一。”

老周起初并不相信。他种了半辈子地,总觉得水要浇得 “透” 才好,这么细的水流,能把苗浇活?可接下来的半个月,老周每天都去看试验田。那半亩用了滴灌的棉苗,叶子一天天舒展,颜色从浅绿变成深绿,茎秆也挺拔起来;而旁边用漫灌的棉苗,依旧有不少蔫着,土垄间还泛着一层白碱 —— 那是漫灌时水分蒸发后留下的盐分。到了七月棉桃坐果的时候,试验田的棉桃又大又多,一亩地的产量比往年足足多了两百斤。老周拿着棉花秤,手都在抖,他拉着小李的手说:“这技术好!我明年二十亩地全用滴灌!”

可真要推广滴灌时,麻烦却来了。首先是成本问题,一套滴灌设备包括主管、支管、滴灌带和施肥罐,一亩地下来要两百多块,二十亩地就是四千多块,这对当时的老周来说不是小数目。村里不少人也劝他:“老周,别瞎折腾了,漫灌虽然费水,但不用花这冤枉钱。” 老周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起试验田里饱满的棉桃,又想起每年漫灌时浪费的水和补种的苗,最终还是咬了咬牙,找亲戚凑了钱,把二十亩地的滴灌设备全装了起来。

装好设备的第一个春天,老周每天天不亮就去田里检查。他怕滴灌带被风吹起来,就用土块把带子压牢;怕小孔被杂质堵住,就定期拆开过滤器清洗。有一次,他发现几行棉苗的叶子有点发黄,仔细检查后才发现是滴灌带的小孔被泥沙堵了,他蹲在田里,一根一根地清理滴灌带上的小孔,手指被塑料带磨得发红,却一点也不觉得累。到了浇水的时候,老周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拽着水管跑,只需打开总阀门,再通过施肥罐把肥料溶解后随水一起输送到棉苗根部 —— 这是小李教他的 “水肥一体化” 技术,肥料能直接被作物吸收,比撒施肥料节省了一半用量。

那年秋天,老周的棉田迎来了大丰收。收割机在田里穿梭时,棉絮像雪一样落在传送带上,最终称重时,二十亩地总产量达到了三万斤,比往年多了整整六千斤。卖棉花的钱到手后,老周先还了亲戚的欠款,又给家里添了台新拖拉机。村里的人见了,都来向他打听滴灌的事,老周也不藏私,把自己的经验一一告诉大家,还帮着邻居们安装滴灌设备。没过几年,村里几乎所有的棉田都用上了滴灌,以前随处可见的土渠被平整成了棉田,田埂上再也看不到漫灌时留下的积水坑。

2018 年夏天,昌吉遭遇了罕见的干旱,水库水位下降,县里给各村的用水量定了限额。村里用漫灌的几户人家慌了神,因为限额的水根本不够漫灌用,棉苗开始大片枯萎;而用滴灌的农户,因为用水量少,加上滴灌能精准补水,棉田几乎没受影响。老周看着自家绿油油的棉田,又想起当年没水时补种的场景,心里越发觉得当初的决定没错。干旱过后,村里最后几户没装滴灌的人家,也主动来找老周帮忙安装设备。

如今的老周,已经成了村里的 “滴灌专家”。他不仅熟悉滴灌设备的安装和维护,还摸索出了不同作物的滴灌技巧 —— 种玉米时,他会把滴灌带埋得深一点,防止高温烫伤根系;种西瓜时,他会调整滴水频率,让土壤保持适度湿润,这样结出的西瓜更甜。每年春天,县农业局还会邀请他去给其他乡镇的农户讲课,他总是带着自己用了几年的滴灌带,给大家演示如何分辨滴灌带的好坏,如何根据土壤湿度调整滴水时间。

去年秋天,老周的孙子放暑假来田里帮忙。小家伙看着田埂上的控制面板,好奇地问:“爷爷,这个盒子是干什么用的?” 老周笑着打开面板,里面的显示屏上显示着土壤湿度、水温等数据。“这是智能控制系统,现在不用天天来田里,在手机上就能控制浇水。” 老周一边说,一边拿出手机,点开 APP,轻轻一点,田里的滴灌带就开始滴水。孙子看着手机屏幕,又看看田里的棉苗,眼睛里满是好奇:“爷爷,这滴灌带真厉害,能让棉花长得这么好!”

老周望着一望无际的棉田,黑色的滴灌带在阳光下泛着微光,水珠从孔眼中渗出,滋润着每一株棉苗。他想起十年前第一次见到滴灌带的场景,想起那些质疑和困难,想起如今丰收的景象,心里满是感慨。滴灌带里流的不仅是水,更是希望,是让这片戈壁滩上的土地越来越肥沃,让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希望。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棉田里,棉絮在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故事,诉说着老周与滴灌之间的十年情缘。而那些蜿蜒在棉苗间的滴灌带,还在静静地流淌着,用细水长流的坚持,浇灌着每一个丰收的梦想。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棉田里的 “细水长流”:老周与滴灌的十年情缘 https://www.w10.cn/suitan/8060/

(2)
上一篇 7小时前
下一篇 7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