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古佛处,心有莲花开

青灯古佛处,心有莲花开

暮春时节的山脚下,总有一缕檀香顺着风的脉络悄然弥漫。那香气不似寻常花草的浓烈,也无市井烟火的喧嚣,只带着一种温润的沉静,像极了古寺檐角垂落的铜铃,在无人问津的清晨与黄昏,轻轻摇晃出岁月的禅意。人们总说佛在云端,在经卷,在香火缭绕的佛龛之上,可当指尖拂过斑驳的木柱,看檐下蛛网黏着的月光,才忽然懂得,佛或许从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藏在每一次俯身拾捡落叶的温柔里,藏在每一句 “阿弥陀佛” 背后,对世间万物的悲悯与包容。

记得曾在一座千年古刹遇见一位守寺的僧人,他每日的功课并非只有诵经打坐,更多时候是提着木桶,为殿前那几株枯瘦的兰草浇水。寺里的香火不算旺盛,偶有香客来访,他也只是递上一杯温热的茶水,不多言语,只在对方转身离去时,轻声道一句 “慢走”。有一次问他,守着这冷清的古寺,是否会觉得寂寞。他笑着指了指殿外的老槐树,说你看这树,春生绿叶,秋落黄花,从不会因热闹或冷清改变本心,佛的道理,大抵也在这顺应自然里。那一刻,阳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落在他的僧袍上,细碎的光斑像是撒下的星辰,忽然让人想起佛经里那句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原来真正的佛性,从不是脱离尘世的清高,而是在平凡烟火中,依然能保持内心的澄澈与安宁。

青灯古佛处,心有莲花开

在江南的水乡,也曾见过一座临水而建的小庙。庙不大,只有一间正殿,供奉着一尊观音像。观音像并非金玉所塑,而是当地村民用陶土亲手烧制,眉眼间没有威严的肃穆,反倒带着几分家常的亲切。庙前的石阶一直延伸到河边,常有洗衣的妇人、捕鱼的船夫在此歇脚。她们或许不懂深奥的佛经,却会在路过时,顺手将落在观音像前的落叶扫去,或是在案上放上一束刚采的野花。有一回,恰逢连绵的梅雨,河水上涨,淹没了庙前的石阶。几位村民自发找来木板,在石阶上搭起一座小桥,怕来往的人滑倒。有人问他们,这样做图什么,其中一位大娘笑着说,观音娘娘看着呢,咱做些好事,心里也踏实。原来,佛的信仰从不是形式上的跪拜与祈求,而是将那份善意化作举手投足间的温暖,在你帮我、我助你的扶持里,让慈悲的种子在人心深处生根发芽。

曾读过一本泛黄的佛经,书页间夹着一张褪色的纸条,上面是用毛笔写的几行小字:“昨日檐下避雨,见一老妪携孙,孙儿啼哭不止,老妪无措。遂将怀中热饼分与二人,孙儿止哭,老妪致谢。归途见月色皎洁,忽觉心中清明,此乃佛恩浩荡。” 不知写下这几行字的人是谁,或许是云游的僧人,或许是寻常的书生,但字里行间的真挚,却让人忽然明白,佛从不是遥远的存在,而是藏在每一次善意的传递中,藏在每一个为他人着想的瞬间里。就像寒夜里的一盏灯,未必能照亮整个世界,却能为迷途的人带来一丝温暖;就像干旱时的一滴雨,未必能滋润整片土地,却能让枯萎的草木重新焕发生机。

在黄山的天都峰下,有一座小小的茶寮,茶寮的主人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老人早年曾在外地经商,经历过生意失败、亲人离散的苦楚,后来回到家乡,开了这间茶寮,专供登山的游客歇脚。茶寮里不卖昂贵的茶叶,只有自家炒制的绿茶,茶水免费,游客若想付钱,老人也只笑着摆摆手说,喝杯茶,歇口气,不用给钱。有人问他,为何如此,老人说,年轻时总想着赚钱,以为有了钱就能快乐,可后来才发现,钱再多,也填不满心里的空。直到有一次,他在登山时不慎摔倒,是几位素不相识的游客将他扶起,还轮流背着他下山。从那以后,他便开了这间茶寮,想为过往的游客尽一份力。“你帮我,我帮你,这不就是佛说的慈悲吗?” 老人一边为游客倒茶,一边缓缓说道。阳光透过茶寮的木窗,落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那双眼睛里没有岁月的沧桑,只有平和与淡然。原来,佛的智慧从不是让人们逃避苦难,而是在经历过风雨之后,依然能保持对世界的善意,依然愿意用自己的力量去温暖他人。

还记得在敦煌的莫高窟,曾见过一幅壁画,画中是佛陀为弟子们讲经的场景。佛陀盘腿而坐,神情温和,弟子们围在他身边,或凝神倾听,或低头思索。壁画的色彩虽历经千年风霜,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庄严。解说员说,这幅壁画创作于初唐时期,当时的画师用细腻的笔触,将佛陀的慈悲与弟子的虔诚展现得淋漓尽致。可最让人动容的,并非壁画的艺术价值,而是画中佛陀脚下的那朵莲花。莲花生长在淤泥之中,却能开出洁净的花朵,正如佛所说的 “出淤泥而不染”。这或许就是佛的真谛 —— 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无论经历怎样的磨难,都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善良,都能在黑暗中寻找到光明,在绝望中看到希望。

有一年深秋,在北方的一座古镇,遇见一位卖糖葫芦的老人。老人的糖葫芦做得极好,糖衣晶莹剔透,咬一口,酸甜的滋味在舌尖散开。古镇的冬天来得早,寒风凛冽,老人却每天都按时出摊,直到傍晚才收摊回家。有一次,一位孩子想买糖葫芦,却发现钱不够,站在摊位前迟迟不肯离去。老人见状,笑着从竹签上取下一串糖葫芦递给孩子,说:“拿着吃吧,不要钱。” 孩子的母亲连声道谢,老人却摆摆手说:“没事,孩子喜欢就好。” 后来才知道,老人无儿无女,独自一人生活,卖糖葫芦的钱除了维持基本的生活,大多都捐给了镇上的孤儿院。有人问他,自己的日子过得并不宽裕,为何还要捐钱。老人说:“我小时候也是孤儿,是好心人帮了我,现在我能帮别人,也是应该的。” 那一刻,寒风中的糖葫芦似乎变得更加温暖,原来,佛的慈悲从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在平凡的日子里,用小小的善举,为他人带来一丝慰藉,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份美好。

佛说 “诸行无常”,世间万物皆在变化之中,可总有一些东西是永恒的,那便是人心深处的善意与慈悲。就像古寺里的青灯,千百年来,无论朝代如何更迭,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始终在黑暗中燃烧,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就像山间的清泉,无论干旱还是洪涝,始终在石缝中流淌,滋润着世间的草木生灵。或许我们都是尘世中的凡人,会经历痛苦与迷茫,会有过失望与彷徨,但只要心中有佛,有那份对善的坚守,对美的向往,便总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在黑暗中看到光明。

青灯古佛处,未必需要焚香跪拜,未必需要诵经念佛,只要我们能在生活中保持一份善意,在与人相处时多一份包容,在面对苦难时多一份坚强,便是对佛最好的信仰。就像那朵盛开在淤泥中的莲花,不与百花争艳,不向风雨低头,只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静静绽放,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心有莲花开,处处是佛堂,愿我们都能在尘世的喧嚣中,守住内心的澄澈与安宁,用善意温暖他人,用慈悲照亮世界,让佛的智慧与慈悲,在人间永远流传。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青灯古佛处,心有莲花开 https://www.w10.cn/suitan/7146/

(1)
上一篇 2025-09-15 上午4:49
下一篇 2025-09-15 上午4:5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