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第一次见到那群孩子时,他们正蹲在村口老槐树下,用树枝在泥土地上画着歪歪扭扭的数字。她刚从师范学院毕业,背着塞满课本和文具的帆布包,裤脚还沾着进山时的泥点。领头的男孩叫石头,黑瘦的脸上沾着灰,却睁着一双亮得像星星的眼睛,盯着她包上印的 “知识改变命运” 字样,小声问:“老师,命运是什么?”
林晓愣了愣,蹲下来擦掉他脸上的灰。她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县城读书,每次放学都要翻过两座山,母亲总在门口举着煤油灯等她。那时她不懂读书的意义,直到初中遇到一位支教老师,才知道山外面有更广阔的世界。如今她站在这里,终于明白自己来的目的 —— 不是简单地教孩子们认几个字、算几道题,而是要在他们心里种上一颗种子,一颗能让他们看见远方的种子。
学校是间旧瓦房,屋顶的瓦片有些已经破损,下雨时需要用塑料布接着。教室里只有五张破旧的木桌,桌面坑坑洼洼,却被孩子们擦得发亮。林晓第一天上课,走进教室时,看到每张桌子上都摆着一朵野花,有黄色的蒲公英,还有紫色的小雏菊,是孩子们清晨在山路上采的。石头站在讲台上,像个小大人似的维持秩序:“大家坐好,林老师要上课了!”
第一节课教的是《山行》,林晓领着孩子们朗读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读着读着,坐在最后一排的小女孩丫丫突然哭了。林晓走过去问她怎么了,丫丫抽噎着说:“老师,我想妈妈了,妈妈说她去了白云生处的地方。”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石头小声告诉林晓,丫丫的妈妈去年因病去世了,爸爸在外打工,她跟着奶奶生活。
那天放学后,林晓陪着丫丫走回家。山路崎岖,丫丫却走得很稳,还时不时停下来采几朵野花。到了丫丫家,一间低矮的土房,院子里晒着玉米。丫丫的奶奶正坐在门口纳鞋底,看到林晓,连忙起身招呼。聊天时,奶奶说丫丫很懂事,每天放学回来都会帮着喂猪、做饭,就是晚上经常会抱着妈妈的照片哭。林晓听着,心里酸酸的,她摸了摸丫丫的头说:“以后老师就是你的亲人,有什么事都可以跟老师说。”
从那以后,林晓每天都会提前半小时到学校,帮孩子们辅导功课,有时还会带些糖果分给他们。丫丫渐渐开朗起来,上课不再走神,还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有一次,丫丫把自己画的画送给林晓,画上是一个老师牵着一群孩子,在山路上走着,天空中有好多彩色的气球,旁边写着 “谢谢林老师”。林晓把画贴在宿舍的墙上,每次看到都觉得心里暖暖的。
转眼到了冬天,山里的冬天特别冷,寒风从窗户的缝隙里钻进来,孩子们的手都冻得通红。林晓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给以前的同学打电话,说了孩子们的情况,希望能募集一些过冬的衣物和文具。同学们很热心,纷纷捐了棉衣、手套和书本,还有人寄来了暖手宝。当林晓把这些东西分给孩子们时,石头捧着棉衣,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老师,这是我第一次穿这么暖和的衣服。”
冬天的夜晚特别长,林晓经常在宿舍里批改作业到很晚。有天晚上,她批改完作业,正准备睡觉,突然听到敲门声。打开门一看,是石头和几个孩子,手里拿着一个用红纸包着的东西。石头把东西递给林晓说:“老师,明天是你的生日,我们没有钱买蛋糕,这是我们自己做的红薯饼。” 林晓打开红纸,里面是几块烤得金黄的红薯饼,还带着热气。她拿起一块咬了一口,甜到了心里,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春天来的时候,山里开满了野花,林晓带着孩子们去山上踏青。他们沿着山路走着,孩子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一会儿追蝴蝶,一会儿采野花。走到半山腰,林晓指着远处的群山说:“你们看,山的那边还有山,山的外面就是城市,有高楼大厦,有火车和飞机。只要你们好好读书,将来就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孩子们睁着好奇的眼睛,丫丫小声说:“老师,我将来想当一名医生,回来给奶奶看病,也给山里的人看病。” 石头也说:“我想当一名老师,像您一样,教山里的孩子读书。”
林晓听着孩子们的话,心里充满了欣慰。她知道,自己种下的种子已经开始发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们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村里的人也对林晓越来越认可,经常会给她送些自家种的蔬菜和水果。有一次,村支书找到林晓,握着她的手说:“林老师,谢谢你啊,以前村里的孩子好多读完小学就不读了,现在他们都想着要考初中、考高中,将来还要上大学呢。”
暑假的时候,林晓要回县城探亲。孩子们知道了,都来送她。石头抱着林晓的包说:“老师,你一定要回来啊,我们还等着听你讲课呢。” 丫丫也拉着林晓的衣角,舍不得放手。林晓点点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老师一定会回来的,你们要好好复习功课,等我回来检查。”
在县城的日子里,林晓经常收到孩子们的信,信里写着他们的学习情况,还有山里的新鲜事。有一封信是石头写的,他说:“老师,我现在每天都早起背书,丫丫也开始学英语了,我们都盼着你早点回来。” 林晓看着信,心里暖暖的,她知道,山里的那些孩子已经成了她放不下的牵挂。
开学的时候,林晓如期回到了山里。当她走到村口时,看到孩子们都站在老槐树下等着她,手里拿着野花和自制的小礼物。石头跑过来,递给林晓一张奖状:“老师,这是我们村给您发的‘最美老师’奖状,是我们大家一起做的。” 林晓接过奖状,上面用彩笔写着 “最美老师林晓”,周围画着鲜花和笑脸。她看着孩子们纯真的脸庞,突然觉得,自己选择来这里支教,是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林晓在山里教了一年又一年。她教过的孩子,有的考上了县城的重点中学,有的去了更远的城市读大学。每年寒暑假,都会有学生回来看她,给她讲外面的世界,也给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石头后来真的考上了师范学院,毕业后果断回到了山里,和林晓一起教书。他常说:“林老师,是您让我知道,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座山的命运。”
丫丫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她考上了医科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县医院工作,经常会抽时间回山里给老人看病。每次回来,她都会去看林晓,还会给孩子们讲医学知识,告诉他们要注意身体健康。
林晓有时候会站在教室门口,看着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嬉戏,听着教室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她想起自己刚来时的情景,想起孩子们第一次问她 “命运是什么”,想起那些一起走过的山路,一起吃过的红薯饼,一起度过的春夏秋冬。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和这片大山,和这些孩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教育到底是什么呢?林晓常常在心里问自己。或许,它不是一本本厚厚的课本,也不是一张张试卷上的分数,而是在孩子们心里种下的一颗种子,是在黑暗中点亮的一盏灯,是在山路上留下的一串串脚印。它能让平凡的生命变得不平凡,能让狭窄的世界变得广阔,能让希望在大山深处生根发芽,开出最美的花。
如今,山里的学校已经盖起了新的教学楼,有了明亮的教室和先进的教学设备。但林晓依然喜欢坐在老槐树下,看着孩子们在泥土地上画画,听着他们清脆的读书声。她知道,只要还有孩子需要她,她就会一直在这里,陪着他们走过山路上的每一段旅程,看着他们朝着远方的梦想,一步步靠近。而那些曾经在山路上响起的课本声,也会像一首永恒的歌,在大山深处,久久回荡。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山路上的课本声 https://www.w10.cn/suitan/7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