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这事儿,原来可以这么 “不正经”

公益这事儿,原来可以这么 “不正经”

提起公益,不少人脑子里会立刻蹦出 “严肃”“沉重”“苦大仇深” 这类标签,仿佛做公益就得穿着统一马甲,举着横幅站在太阳底下喊口号,或者对着镜头一脸凝重地说 “我们要帮助更多人”。但实际上,公益早不是刻板印象里的模样了,它可能藏在你随手扔掉的快递盒里,躲在周末和朋友的奶茶局中,甚至悄悄钻进你刷短视频的间隙里,用一种让人忍俊不禁的方式,悄悄改变着世界。

就拿我邻居王阿姨来说吧,这位退休前是会计的阿姨,退休后把 “抠门” 技能发挥到了公益领域,活脱脱成了小区里的 “公益省钱大师”。她会把别人扔掉的旧沙发拆开,把里面还能用的海绵洗干净、晒蓬松,再找裁缝朋友用旧窗帘布改成宠物窝,送给附近流浪动物救助站。有次我看见她蹲在垃圾桶旁边,对着一个破了角的纸箱研究半天,还以为她要捡回家当废品卖,结果第二天就看见她在业主群里发照片 —— 那个纸箱被她用彩纸贴成了 “爱心图书箱”,放在小区凉亭里,号召大家把家里闲置的绘本捐进去,送给郊区的留守儿童。最绝的是,她还在图书箱旁边贴了张 “借阅须知”,上面写着 “看完请放回,不然下次你的快递盒可能会神秘失踪”,配上一个俏皮的笑脸表情,小区里的大人小孩都被逗乐了,捐书的人反而比以前多了不少。

王阿姨的 “不正经” 公益,还不止这一件。去年冬天,她听说救助站的流浪猫因为天气冷,总是躲在车底下不肯出来,就琢磨着给猫咪们做 “保暖房”。别人做猫窝都是用木板钉箱子,她倒好,把家里攒了半年的快递泡沫箱找出来,每个箱子上挖个小门洞,里面铺上自己织毛衣剩下的毛线头,外面再用红油漆画个大大的笑脸。更有意思的是,她还在每个猫窝旁边放了个小牌子,上面写着 “猫咪专属暖气房,人类请勿占用 —— 否则猫咪会偷你家小鱼干”。结果小区里不少车主看到这些可爱的猫窝,不仅主动把车停得远一些,还会从家里带猫粮过来,甚至有年轻人专门拍了视频发上网,吸引了不少人来小区 “打卡”,顺便给救助站捐物资。王阿姨常说:“公益又不是开会,非得搞得那么严肃干嘛?让人笑着把好事做了,不是更有意思吗?”

其实像王阿姨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我之前认识一个做外卖骑手的小伙子,叫小李,他的公益方式更是让人忍俊不禁。小李每天送餐的时候,都会在电动车筐里放一个小袋子,袋子上写着 “旧衣回收处 —— 衣服别扔,给需要的人穿,你还能攒人品换好评哦”。每次送完餐,要是遇到客户有旧衣服要扔,他就会主动问一句,要是客户愿意捐,他就把衣服带回站点,攒多了再统一送给公益组织。一开始,不少客户以为他是想赚外快,还有人调侃他 “送外卖还兼职收废品,够拼啊”。小李也不生气,笑着说:“我这是‘顺路公益’,送一趟餐就能顺便帮别人处理旧衣服,还能让需要的人穿上暖和衣服,一举两得,多划算。” 慢慢的,越来越多客户知道了他的小袋子,甚至有人专门把旧衣服洗干净叠好,等着他送餐的时候来拿,还有客户因为这事,特意给了他五星好评,说 “这个骑手不仅送得快,还心善,必须好评”。

小李还跟几个骑手朋友一起,搞了个 “送餐公益联盟”。他们约定,每次接到距离较远的订单,要是路上看到流浪狗流浪猫,就顺便带点猫粮狗粮过去;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取餐,就多聊两句,问问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小事。有次一个老人订了药,小李送过去的时候,发现老人家里的灯泡坏了,他二话不说,从电动车里拿出备用的灯泡帮老人换上 —— 原来他听说不少老人怕麻烦别人,家里东西坏了也不换,就特意在车里备了灯泡、螺丝刀这些小工具。后来这件事被老人的子女知道了,专门给外卖平台打电话表扬他,平台还给他发了 “公益骑手” 的奖状。小李拿着奖状跟朋友开玩笑:“你看,做公益还能拿奖状,比送外卖得好评还开心,这波不亏。”

除了这些身边人的小故事,现在网上也有很多 “幽默公益” 的玩法,让人眼前一亮。之前刷短视频的时候,我刷到一个 “公益挑战赛”,叫 “不浪费挑战”,规则特别简单:就是拍一段自己把剩菜剩饭做成新美食的视频,然后 @三个朋友,被 @的人要么接受挑战,要么就给贫困地区的孩子捐一份午餐。这个挑战一开始只是几个美食博主发起的,没想到后来火了起来,不少人都参与进来。有人把昨天的剩米饭做成蛋炒饭,有人把剩下的青菜做成蔬菜饼,还有人甚至把吃剩的西瓜皮做成了凉拌菜,配文 “西瓜皮都能变好吃,浪费粮食可就太亏了”。更有意思的是,有些网友为了 “偷懒” 不做挑战,直接捐了好几份午餐,还在评论区里说 “我承认我厨艺不行,还是捐午餐更实在,顺便帮我给孩子们带句话,要好好吃饭哦”。就这样,一个轻松有趣的挑战赛,不仅让大家养成了节约粮食的习惯,还帮不少孩子解决了吃饭问题,简直是 “玩着玩着就做了公益”。

还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一个 “公益盲盒” 活动,特别有意思。商家把网友捐赠的旧玩具、旧书籍整理好,装在盲盒里,每个盲盒只卖 10 块钱,卖盲盒的钱全部捐给公益组织。盲盒里的东西不固定,有可能是一本童话故事书,有可能是一个毛绒玩具,还有可能是一套积木,甚至有人打开盲盒,发现里面是一张手写的小纸条,上面写着 “这个玩具陪我度过了童年,希望它能给你带来快乐”。很多人买盲盒不是为了里面的东西,而是觉得这种方式很有趣 —— 花 10 块钱,既能做公益,又能收获一份惊喜,说不定还能收到陌生人的暖心留言。有个网友就说:“我买了三个盲盒,打开第一个是个小熊玩具,第二个是本漫画书,第三个居然是张小朋友画的画,画的是太阳和小花,瞬间觉得心里暖暖的。这 10 块钱花得也太值了,比买奶茶还开心。”

其实仔细想想,公益从来都不是一件 “高大上” 的事情,也不需要我们付出多大的代价。它可以是王阿姨手里的快递盒,是小李车筐里的旧衣袋,是网友们参与的挑战赛,也可以是我们随手转发的一条公益信息,是给路边流浪猫放的一碗猫粮,是把家里闲置的物品捐给需要的人。这些小事看起来不起眼,甚至有些 “不正经”,但只要我们愿意用轻松的心态去做,用幽默的方式去传递温暖,就能让更多人感受到公益的快乐,也能吸引更多人加入进来。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有趣的方式做公益,因为大家发现,公益不应该是一种负担,而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 —— 就像喝水吃饭一样自然,像和朋友开玩笑一样轻松。当公益变得有趣起来,当做好事变成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会不会有更多人愿意参与进来呢?说不定某天,我们走在大街上,会看到更多像王阿姨这样的 “公益达人”,会遇到更多像小李这样的 “公益骑手”,会有更多有趣的公益活动等着我们参与。到那个时候,公益可能就不再是一个需要刻意提起的词,而是变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藏在每一个让人会心一笑的瞬间里。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公益这事儿,原来可以这么 “不正经” https://www.w10.cn/suitan/6956/

(1)
上一篇 2025-09-15 上午2:07
下一篇 2025-09-15 上午2:1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