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开着车去郊外露营,刚上高速就遇到了长长的车流。原本以为要全程紧绷着神经盯着前方,手指死死扣着方向盘,结果按下中控屏上那个小小的 “ADAS” 按钮后,车子像是突然多了个经验丰富的副驾 —— 不仅能稳稳跟着前车保持安全距离,遇到旁边车道有车靠近时还会轻轻震动方向盘提醒,就连过弯时的角度都把控得比我自己开还要顺滑。这就是现在越来越多新车上搭载的辅助驾驶功能,它不像科幻电影里的全自动驾驶那样遥不可及,却实实在在地给日常出行添了不少便利,甚至悄悄改变了我们对开车这件事的看法。
可能还有人对辅助驾驶有点陌生,觉得这是个 “听起来很复杂” 的技术名词。其实简单说,它就是车子通过身上装的摄像头、雷达、传感器这些 “眼睛” 和 “耳朵”,实时观察路面情况,再配合智能算法帮驾驶员分担一部分驾驶任务。比如高速上常见的自适应巡航,不用脚一直踩着油门和刹车,车子能自己根据前车速度调整;还有车道保持功能,要是不小心偏离车道,方向盘会自动回正,避免因为分心导致危险。这些功能单独看好像都不算 “黑科技”,但组合在一起,就像给车子装了个 “隐形助手”,尤其是在长途驾驶或者堵车的时候,能大大减轻驾驶员的疲劳感。
我身边有个朋友是做销售的,每个月要跑十几个城市,以前每次出差回来都累得不想说话,开车时既要盯着路况,又要留意导航,遇到突发情况还得手忙脚乱。后来换了辆带 L2 级辅助驾驶的车,他说最大的感受就是 “长途开车没那么煎熬了”。有次他从上海开车去杭州,路上遇到暴雨,视线特别差,开启辅助驾驶后,车子能精准识别车道线,跟车距离也控制得很稳,不用像以前那样紧盯着前车尾灯,手心都攥出汗。不过他也总跟我强调,辅助驾驶不是 “自动驾驶”,双手还是不能离开方向盘,遇到复杂路况比如匝道、施工路段,还是得自己接管,毕竟机器再聪明,也比不上人对突发情况的灵活判断。
现在市面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越来越丰富,除了高速上常用的那些,不少车型还加入了城市道路辅助驾驶功能。比如在拥堵的市区,车子能自动跟车、避让行人,甚至在没有标线的小路上也能保持行驶路线。有次我在商场停车场看到有人用自动泊车功能,不用自己来回打方向盘,车子就能精准停进狭窄的车位,连我这种开了好几年车的 “老司机” 都忍不住感叹:“这功能也太实用了,再也不用为停车发愁了。” 不过这些功能也不是完美的,比如在强光或者暴雨天气,摄像头和传感器可能会受影响,识别精度会下降,这时候就需要驾驶员及时接管,不能完全依赖机器。
很多人可能会问,辅助驾驶这么方便,会不会让驾驶员变得越来越 “懒”,甚至失去驾驶能力?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后来发现这种担心有点多余。就像现在的手机导航,虽然帮我们省去了记路的麻烦,但真遇到导航信号不好的时候,大多数人还是能凭着经验找到正确的路线。辅助驾驶也是一样,它更多的是帮我们分担重复、枯燥的驾驶任务,让我们有更多精力去关注路面上的突发情况,而不是代替我们开车。而且现在的辅助驾驶系统都有严格的安全设计,比如驾驶员双手离开方向盘超过一定时间,系统就会发出警报,要是还不接管,甚至会自动减速停车,确保行车安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辅助驾驶的体验也在不断升级。以前的辅助驾驶可能只在高速上能用,现在已经能覆盖更多场景;以前需要驾驶员频繁接管,现在系统的稳定性越来越高,能持续工作更长时间。不过技术进步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对辅助驾驶有正确的认知。比如不能把 L2 级辅助驾驶当成 L4 级全自动驾驶来用,不能在开车时玩手机、看视频,更不能完全信任机器,忽略了自己的驾驶责任。毕竟不管技术多先进,安全驾驶的核心还是在于人,辅助驾驶只是我们的 “帮手”,而不是 “替身”。
现在每次开车的时候,我都会习惯性地开启辅助驾驶功能,尤其是在长途或者堵车的时候,那种不用一直踩着油门刹车、不用紧绷着神经的轻松感,真的让人很难拒绝。有时候看着仪表盘上显示的车道线和前车距离,会觉得科技真的很神奇,能把以前只在电影里看到的场景,变成日常出行中的常态。不过我也清楚,辅助驾驶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复杂路况下的识别能力、在极端天气下的稳定性,这些都需要工程师们不断研发和优化。
或许未来某一天,辅助驾驶会变得更智能、更可靠,甚至能实现真正的全自动驾驶,但不管到时候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不应该忘记,开车不仅仅是一种出行方式,更是一种责任。毕竟每一次转动方向盘,都关系到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即使有 “隐形助手” 在身边,也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用心对待每一段路程。你有没有体验过辅助驾驶功能?第一次用的时候,是觉得新奇还是有点紧张?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方向盘上的 “隐形助手”:辅助驾驶如何悄悄改变我们的出行 https://www.w10.cn/suitan/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