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作为人类文明延续的基石,始终承载着保障民生、稳定经济与维系生态的多重使命。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现代社会的智能种植,农业发展水平不仅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更深刻影响着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进程。在人口持续增长、气候变化加剧、资源约束趋紧的当下,如何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粮食安全与生态保护的协同推进,已成为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比高、耕地资源分布不均、自然灾害频发等现实条件,进一步凸显了农业发展的复杂性与紧迫性,也对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与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粮食安全是农业发展的核心目标,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用全球约 10% 的耕地养活了近 20% 的人口,这一成就的背后,离不开长期以来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与投入。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种粮补贴发放、农业保险推广等举措,持续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与产量。据统计,我国粮食总产量已连续多年稳定在 1.3 万亿斤以上,谷物自给率保持在 95% 以上,有效保障了国内粮食供应。但同时也应看到,随着居民饮食结构升级,优质粮食、特色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部分高端农产品仍依赖进口;加之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洪涝、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冲击日益明显,粮食生产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面临新的挑战。
农业技术革新是突破资源约束、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驱动力。传统农业以人力、畜力为主,生产效率低、抗风险能力弱,难以满足大规模、高质量的粮食需求。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将科技赋能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种子研发、智能装备、绿色种植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在种子领域,我国不断加强良种培育与推广,通过杂交育种、基因编辑等技术,培育出一批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农作物品种,如抗虫棉、超级稻等,有效提升了农作物单产与品质;在智能装备领域,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大型联合收割机等现代化设备广泛应用,大幅减少了人力投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与精准度,例如无人机植保可实现农药精准喷洒,不仅降低农药使用量,还能提升防治效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绿色种植领域,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的推广,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农业生产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
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的协同推进,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导致土壤退化、水资源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反过来制约农业的长期发展。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生态保护,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农业政策,推动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在土壤保护方面,我国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对部分退化耕地进行休养生息,同时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大力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用水浪费,同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对水体的污染;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通过建设农田生态廊道、保护天敌昆虫等措施,维护农田生态系统平衡,减少病虫害发生,推动农业生产向生态友好型转变。这些举措不仅有效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还为农业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产业化与规模化经营,是提升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传统小农经济规模小、分散化,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也难以有效应用现代化农业技术,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能够有效整合农业资源,实现良种、技术、装备的集中应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同时,通过 “企业 + 农户”“合作社 + 农户” 等模式,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与市场有效对接,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例如,一些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统一提供种子、技术指导与市场销售服务,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特色种植,不仅提升了农产品品质与市场竞争力,还使农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
然而,农业发展仍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前文提到的粮食需求结构变化与自然灾害挑战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呈现 “老龄化、妇女化” 趋势,导致农业生产面临劳动力短缺困境;农业基础设施仍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地区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灌溉条件差,难以应对极端天气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虽然我国在农业科技研发领域取得不少成果,但部分技术由于推广体系不完善、农民接受度低等原因,未能有效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发展模式等方式加以解决。
未来农业发展将朝着更加智能、绿色、高效的方向迈进。随着数字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前沿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智慧农业将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精准监测、精准管理与精准决策,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效率;绿色农业将成为主流发展模式,通过持续推进农业生态保护与污染治理,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生态安全;同时,农业产业链将不断延伸,从传统的种植、养殖向农产品加工、物流、销售、休闲农业等领域拓展,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农民等各方主体协同发力,共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那么,在具体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平衡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如何进一步激发农民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将是未来农业发展需要持续探索的重要方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筑牢农业根基:在时代变革中守护粮食安全与生态平衡 https://www.w10.cn/suitan/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