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口那间挂着 “陈记木作” 木牌的小店,已经在青石板路上守了四十个春秋。店主陈老爷子的手指关节粗大,指腹布满深浅不一的纹路,那是常年与刻刀、木料打交道留下的印记。每天清晨,他总会先把店里的樟木箱擦得锃亮,再从墙角搬出一捆晒干的樟木,用指节轻轻敲击木料表面,听着那清脆的 “咚咚” 声,眼里便会泛起柔和的光。这些樟木都是他年轻时从深山里挑选回来的,有的带着天然的节疤,有的纹理像蜿蜒的溪流,在他眼里,每一块木头都藏着独一无二的故事,而他要做的,就是用刻刀把这些故事慢慢唤醒。
去年深秋的一个午后,店里来了位年轻姑娘,怀里抱着一个旧得掉漆的木盒。姑娘说这是她奶奶留下的遗物,盒盖上原本雕着一朵牡丹,可多年前搬家时不小心磕坏了花瓣,她跑了好几家木工店,都没人愿意接手这样的修补活。陈老爷子接过木盒,指尖抚过断裂的木纹,忽然想起三十年前的事 —— 那时他刚出师,邻居家的阿婆也曾拿来一个类似的木盒,说要留给即将出嫁的孙女当嫁妆,他花了整整三天,把盒盖上磨损的莲花重新雕了出来,阿婆当时握着他的手,眼里的笑意像春日的暖阳。
陈老爷子让姑娘先回去,说会尽量把木盒修得和原来一样。姑娘走后,他把木盒放在工作台上,仔细观察磨损的地方。盒盖上的牡丹只剩下半朵,花瓣的纹路也模糊不清,要想复原,就得先弄清楚当年雕刻这朵牡丹的手法。他翻出自己珍藏多年的木工图谱,那是他师父传给他的,里面记录了各种传统木雕的技法和图案。他一页页地翻看,终于在其中一页找到了相似的牡丹图案,那图案的雕刻手法和木盒上残留的纹路刚好吻合。
接下来的几天,陈老爷子每天都早早来到店里,开始修补木盒。他先用细砂纸轻轻打磨磨损的地方,把表面的毛刺和污垢清理干净,然后根据图谱上的图案,用铅笔在木料上勾勒出牡丹的轮廓。勾勒轮廓时,他格外小心,每一笔都力求精准,因为一旦出错,就可能破坏木料原有的纹理。轮廓画好后,他拿出不同型号的刻刀,开始一点点地雕刻。刻刀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时而轻轻游走,刻出细腻的花瓣纹路;时而用力下刀,刻出牡丹的立体感。遇到细小的纹路时,他会屏住呼吸,眼睛紧紧盯着刻刀,生怕一不小心就刻坏了。
有天傍晚,我路过小店,看到陈老爷子还在工作。他的额头上渗着汗珠,手里的刻刀却依旧平稳。我走进店里,问他为什么这么执着于修补这个旧木盒。他放下刻刀,拿起木盒,轻轻抚摸着上面的纹路说:“这木盒里装着姑娘奶奶的回忆,要是修不好,那些回忆就像少了一块似的。我们做木工的,手里的刻刀不仅是在雕刻木料,更是在修补人心啊。” 说着,他指着木盒内侧的一个小印记告诉我,这个印记是当年制作木盒的工匠留下的,每个工匠都有自己独特的印记,就像人的指纹一样。他年轻时跟着师父学手艺,师父就常常告诉他,做工艺品不能只追求表面的好看,更要注重里面的温度,要让每一件工艺品都能传递出情感。
经过半个月的努力,木盒终于修好了。当陈老爷子把木盒交给姑娘时,姑娘小心翼翼地打开,看到盒盖上完整的牡丹,眼里瞬间泛起了泪光。她拿起木盒,贴近脸颊,仿佛能感受到奶奶的温度。姑娘想多给陈老爷子一些工钱,可他却拒绝了,说:“能让这木盒重新带着回忆走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姑娘走后,陈老爷子把修木盒时剩下的一小块樟木收了起来,他说要把这块木头雕成一朵小小的牡丹,放在店里,作为这段经历的纪念。
其实,在陈老爷子的店里,还有很多这样带着故事的工艺品。角落里那个缺了个耳朵的青花瓷瓶,是一位老人年轻时送给妻子的定情信物,后来不小心摔破了,老人抱着瓷瓶来店里,希望能修好它;橱窗里那个手工编织的竹篮,是一位母亲为即将上大学的女儿编的,竹篮上还编着女儿的名字;还有那个放在柜台后的木雕小摆件,是陈老爷子年轻时为刚出生的儿子雕的,虽然手法有些稚嫩,却是他最珍贵的作品。
这些工艺品或许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昂贵的价格,但它们都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回忆。就像陈老爷子说的,每一件工艺品都是有生命的,它们在时光的流转中,见证着人们的喜怒哀乐,也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当我们看着这些工艺品时,看到的不仅是精湛的手艺,更是藏在其中的岁月故事。而那些制作和修补工艺品的人,就像时光的守护者,用自己的双手,让这些故事得以延续。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器生产的工艺品出现在市场上,它们制作精美、价格低廉,却少了一份手工制作的温度。但总有像陈老爷子这样的手艺人,坚守着传统的手艺,用自己的耐心和匠心,制作出一件又一件带着情感的工艺品。他们或许不被很多人知晓,却在自己的小店里,用刻刀、针线、竹篾,编织着属于手工艺术的美好。
下次路过 “陈记木作” 时,你会不会停下脚步,走进店里,听听那些藏在工艺品里的故事?或许你也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温暖回忆,或者开始一段与工艺品有关的新旅程。
常见问答
- 手工工艺品和机器制作的工艺品有什么主要区别?
手工工艺品通常融入了制作者的情感和独特手艺,每一件都可能存在细微差异,带有 “温度” 和个性;机器制作的工艺品则更注重标准化生产,外观统一,效率高,但缺乏手工制作的独特性和情感传递,在细节的细腻度和文化内涵的承载上往往不及手工工艺品。
- 像文中陈老爷子这样的传统手艺人,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传统手艺人面临的挑战较多,一方面是传承问题,年轻人愿意学习传统手艺的较少,导致许多手艺面临失传风险;另一方面是市场竞争,机器生产的工艺品价格更低、产量更大,对传统手工工艺品的市场造成冲击;此外,寻找优质的原材料也可能成为挑战,部分传统原材料因环境变化或过度开采而变得稀缺,同时手艺人的收入稳定性也难以保障。
- 普通消费者在购买工艺品时,该如何辨别手工工艺品的真伪?
首先可以观察工艺品的细节,手工制作的工艺品在纹路、接口等地方可能会有细微的不规整,而机器制作的通常更为整齐划一;其次查看是否有手工制作的痕迹,比如木雕上刻刀的痕迹、编织品上的手工打结痕迹等,这些是机器难以完全模仿的;另外,还可以了解工艺品的制作背景,比如向商家询问制作工艺、制作者信息等,正规的手工工艺品商家通常能提供较为详细的制作过程介绍,部分手工工艺品还可能带有制作者的独特标记。
- 破损的旧工艺品还有修补的必要吗?
破损的旧工艺品是否需要修补,主要看其承载的意义和价值。如果旧工艺品带有个人的情感回忆,比如是家人留下的遗物、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物品,或者本身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那么修补就很有必要,修补不仅能让工艺品恢复外观,更能延续其承载的情感和文化意义;但如果旧工艺品本身没有特殊意义,破损严重且修补成本过高,从实用角度考虑,可能就没有太大的修补必要。
- 想要了解更多传统工艺品背后的故事,有哪些途径?
可以通过走访传统手工艺品店,与手艺人面对面交流,他们往往能讲述工艺品制作过程中的故事以及工艺品背后的文化背景;也可以参观民间工艺博物馆、非遗展览馆等,这些场所通常会展示各类传统工艺品,并配有详细的文字介绍和讲解,帮助了解工艺品的历史和故事;此外,还可以关注一些专注于传统工艺的纪录片、书籍或自媒体账号,很多纪录片和书籍会深入挖掘传统工艺品背后的故事,自媒体账号也会分享手艺人的日常和工艺品的制作故事,为了解传统工艺品提供便捷的途径。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老木匠的雕花时光:一件木雕里的岁月温度 https://www.w10.cn/suitan/6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