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数学,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课本上密密麻麻的公式、草稿纸上算不完的习题,还有考试时盯着题目发呆的窘迫。其实根本不用把它想得那么严肃,咱们每天吃饭、逛街、玩游戏的时候,都在和数学悄悄打交道。就像上周我去超市买零食,货架上的薯片有三种包装:小袋 50 克卖 3 块 5,中袋 120 克卖 7 块 8,大袋 200 克卖 12 块 5。当时我没多想,随手拿了中袋,结果结账的时候旁边阿姨说 “小伙子,买大袋更划算呐”。后来回家一算才发现,大袋每克只要 6 分钱,中袋要 6 分 5,小袋居然要 7 分。你看,连买包薯片都得用数学算算账,不然一不小心就多花了冤枉钱。
还有玩游戏的时候,数学也在偷偷帮忙。我之前沉迷一款塔防游戏,每次布置防御塔都特别纠结:到底是多放几个低成本的小炮塔,还是集中资源建一个高伤害的大炮台?后来发现这里面藏着简单的概率和效率问题。小炮塔攻击速度快,但每次伤害低,适合对付成群的小怪;大炮台伤害高,不过攻击间隔长,用来打血厚的 boss 更合适。有一次我特意记录了两种炮塔的输出数据,算出来在小怪密集的关卡,三个小炮塔的总伤害比一个大炮台高 30% 还多。从那以后,我再也不用瞎琢磨怎么摆塔了,靠着这点数学小技巧,通关速度都快了不少。
不光是购物和游戏,就连咱们平时做饭,也离不开数学的 “帮忙”。前阵子我跟着教程学做蛋糕,教程里说要按照 “面粉:糖: 黄油 = 3:2:1” 的比例来配料。当时我家里只剩下 100 克面粉,要是直接按照教程里的量放糖和黄油,肯定就不够了。这时候就需要用数学里的比例知识来调整:面粉占 3 份是 100 克,那 1 份就是 100÷3≈33.3 克,糖要 2 份就是 66.6 克,黄油 1 份就是 33.3 克。按照这个调整后的量来做,最后蛋糕的口感和教程里说的几乎没差。要是没这点数学概念,估计那天做出的蛋糕不是太甜就是太干,根本没法吃。
说到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还有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儿。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打篮球,他总说自己投篮特别准,但每次和我们一起打球,感觉他的命中率也没那么高。有一次我们较真,专门记录了他投篮的次数:一共投了 50 次,进了 18 次。我用数学里的百分数算了算,他的命中率其实只有 36%,远没他说的 “一投一个准”。后来他不服气,说那天状态不好,我们又连着记录了三天,最后算出来他的平均命中率是 38%。这下他没话说了,还笑着说 “原来数学还能拆穿我的‘小吹牛’啊”。你看,有时候用数学数据说话,比空口争论要靠谱多了。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都是简单的计算,算不上真正的数学。但其实数学的本质,就是帮我们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把模糊的感觉变清晰。就像咱们平时规划零花钱,比如每个月父母给 1000 块零花钱,要用来买文具、吃零食、还得留一点应急。要是不规划,很容易不到月底就把钱花光了。这时候就可以用数学里的分配思路:先算一下每个月买文具大概要 200 块,吃零食最多花 300 块,应急留 200 块,剩下的 300 块可以存起来买自己喜欢的书或者玩具。这样一分配,每个月的零花钱都能花得明明白白,既不会乱花钱,也不会错过自己想要的东西。
还有咱们出门旅行的时候,数学也能帮上大忙。比如去年我和家人去外地旅游,纠结是坐高铁还是开车去。坐高铁的话,每个人的票价是 150 块,我们一家四口就是 600 块,而且到了地方还得打车,大概要 50 块,总共是 650 块。要是开车去,油费大概要 300 块,过路费 200 块,加起来 500 块,而且还能直接开到酒店门口,不用再打车。不过开车需要 4 个小时,高铁只要 1 个半小时。这时候就要用数学来权衡:虽然开车更便宜,但要多花 2 个半小时,要是赶时间,还是高铁更划算;要是想路上更自由,能随时停下来看风景,开车就更好。你看,通过计算不同方案的成本和时间,就能轻松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其实数学还有很多有趣的小知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里的 “小麻烦”。比如冬天的时候,家里的水管容易冻裂,有人说 “把水龙头开一点点,让水慢慢滴,就能防止水管冻裂”。但这样会不会浪费很多水呢?我特意做了个小实验:把水龙头调到最小,让水一滴一滴往下滴,记录了 10 分钟滴了 300 滴,然后量了一下 300 滴水大概是 15 毫升。这样算下来,一小时就是 90 毫升,一天 24 小时就是 2160 毫升,差不多就是 2 升多一点。而一桶矿泉水大概是 18 升,也就是说,一天浪费的水还不到一桶矿泉水的 1/8。这么看来,用这种方法防止水管冻裂,其实浪费的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既解决了问题,又不会造成太大的浪费,这就是数学带给我们的 “小智慧”。
再说说平时咱们用手机的时候,数学也在背后默默工作。比如拍照的时候,手机里的相机软件会自动调整焦距和角度,让拍出来的照片更好看,这里面就用到了数学里的几何知识。还有咱们刷视频的时候,软件会根据我们平时看的内容推荐新的视频,这背后是数学里的算法在起作用。虽然我们看不到这些数学知识,但它们确实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更有趣了。
可能还有人觉得,数学里的那些定理、公式太抽象,跟生活没关系。但其实很多定理和公式,都是从生活里的问题演变来的。比如勾股定理,看起来是三角形的边长关系,但在实际生活里,装修房子的时候测量墙角是不是直角,就可以用勾股定理:找一根 3 米长的绳子和一根 4 米长的绳子,分别沿着墙角的两条边拉直,然后看两根绳子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是不是 5 米,如果是,就说明墙角是直角。你看,这么抽象的定理,在生活里也能派上大用场。
咱们再说说数学里的概率知识,这在生活里也特别有用。比如买彩票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 “我这次选的号码肯定能中”,但用概率算一下就知道,彩票的中奖号码是随机产生的,每个号码中奖的概率都一样,想要中大奖的概率特别低。所以理性的做法是把买彩票当成一种娱乐,而不是指望靠它发财。还有平时买保险,也是根据概率来计算的:保险公司会根据不同人群的风险概率,制定不同的保费,这样既能保证保险公司能正常运营,也能让投保人在遇到风险的时候得到保障。
其实数学就像空气一样,虽然我们有时候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确实无处不在,默默地帮我们解决生活里的各种问题。无论是简单的计算,还是复杂的算法,都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有序、更高效。所以下次再提到数学的时候,别再觉得它是枯燥的公式和习题了,不妨多留意一下生活里的数学细节,你会发现,原来数学这么有趣,这么有用。
就像我之前总觉得数学很难,直到慢慢发现它在生活里的各种小应用,才明白数学不是用来为难我们的,而是用来帮助我们的。无论是买东西算账、玩游戏布局,还是做饭配料、旅行规划,只要我们愿意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就能发现很多不一样的乐趣。而且随着我们慢慢了解数学,还会发现它里面藏着更多的奥秘,这些奥秘不仅能帮我们解决生活里的问题,还能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这个世界。
所以别再害怕数学啦,从生活里的小事开始,试着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你会发现,数学其实一点都不难,反而特别有意思。说不定哪天你还会像我一样,突然发现 “原来这件事里也有数学啊”,那种惊喜的感觉,就像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小宝藏一样。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来数学藏在生活的小角落里 https://www.w10.cn/suitan/6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