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古拉的蒙古包顶,炊烟在晨光里拉得很长。他弯腰给铜炉添了块晒干的牛粪,火苗 “噼啪” 一声舔舐着炉壁,奶茶的香气很快漫过羊毛毡子。这是草原上最常见的能源形态,祖辈们靠着草木、牛粪和阳光,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了数百年。阿古拉记得小时候,每到秋冬季节,父亲总要带着他去远处的牧场收集干枯的牧草,那些晒得干脆的植物秸秆,堆在蒙古包旁像一座座小山,那是一家人过冬取暖的全部依靠。
那时没有电,夜晚的草原只有月光和星光。阿古拉常常躺在羊毛毯上,听母亲讲古老的传说,借着月光看她用针线缝补皮衣。要是遇到风雪天,蒙古包里就会变得昏暗又寒冷,母亲会把油灯点上,昏黄的光晕里,一家人的影子在毡壁上晃动,虽然简陋,却也满是温馨。后来有一天,几个穿着蓝色工装的人来到草原,他们背着奇怪的设备,在蒙古包附近竖起了一根高高的杆子,杆子顶端还装着一块能跟着太阳转的板子。阿古拉好奇地围着杆子转了好几圈,工装师傅笑着告诉他,这是太阳能板,能把太阳的能量变成电。
没过多久,阿古拉的蒙古包里就亮起了电灯。柔和的光线照亮了整个毡房,比以前的油灯亮多了,也没有呛人的油烟。母亲第一次按下电灯开关时,眼里满是惊喜,她伸手摸了摸灯泡,又看了看墙上的影子,忍不住笑了起来。后来,他们又添了一台电视机,晚上吃完饭,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草原之外的世界,听不同地方的故事,蒙古包里的笑声比以前更多了。
在山脚下的村庄里,能源的变化也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李大叔是村里的老木匠,以前他做木工活,全靠一把锯子和一把刨子,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也做不出几件像样的家具。后来村里通了电,他买了一台电动锯子和一台电动刨子。按下开关,机器 “嗡嗡” 作响,原本要花半天时间才能锯开的木头,现在几分钟就搞定了。李大叔的木工活做得又快又好,附近村里的人都来找他做家具,他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村里的王大娘以前做饭,要在灶台前烧柴火。每天天不亮,她就要去山上捡柴,遇到下雨天,柴火湿了烧不着,做饭都成了难题。后来村里通了天然气,灶台换成了燃气灶。只要轻轻拧一下开关,蓝色的火苗就窜了出来,做饭又快又干净,再也不用每天去捡柴了。王大娘常说:“现在的日子真是太方便了,这都是能源给咱们带来的好处啊!”
城市里的人们,更是离不开能源。张小姐是一家公司的职员,每天早上,她骑着电动车去上班。电动车不用加油,充一次电就能跑很远,既省钱又环保。到了公司,她打开电脑开始工作,电脑运行需要电;中午吃饭,她用微波炉加热饭菜,微波炉也需要电;晚上下班回家,她打开空调调节室温,打开热水器洗澡,这些都离不开能源。要是有一天突然停电,城市就像被按下了暂停键,电梯停了,路灯灭了,家里的电器也用不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一团糟。
在医院里,能源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手术室内,无影灯需要电才能照亮手术台,让医生能够清晰地看到病人的伤口;呼吸机需要电才能运转,帮助呼吸困难的病人维持生命;冰箱里存放着各种药品和疫苗,需要电才能保持低温,防止药品变质。有一次,医院突然停电,虽然备用发电机很快启动了,但还是让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医生说:“要是没有备用发电机,后果不堪设想,能源就是病人的生命线啊!”
能源就像一条看不见的丝线,把人们的生活串联在一起。它存在于草原上的太阳能板里,存在于村庄里的天然气管道中,存在于城市里的电线和电缆间。它让草原上的蒙古包亮起了电灯,让村庄里的村民们过上了方便的生活,让城市里的人们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也让医院里的病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
记得有一年冬天,北方下了一场大雪,很多地方的电线被大雪压断,停电了。那几天,城市里一片漆黑,暖气也停了,人们冻得瑟瑟发抖。超市里的食物很快就被抢光了,因为冰箱不能用,食物放不住。人们只能靠点燃蜡烛照明,用煤炉取暖,仿佛又回到了没有电的时代。那段日子,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能源的重要性。直到电力工人冒着大雪抢修电线,恢复了供电,城市才又重新恢复了生机。
能源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前,人们使用能源,只想着满足自己的需求,却很少考虑能源会不会用完,会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后来,随着一些能源的逐渐减少,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开始意识到,能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学会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在学校里,老师会教孩子们节约用电,告诉他们离开教室要随手关灯;在社区里,志愿者会宣传节约用气,告诉居民们做饭时要合理使用燃气灶,避免浪费;在工厂里,工人们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方气,为保护能源和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阿古拉现在也学会了节约能源。白天家里没人的时候,他会把电灯关掉,让太阳能板尽可能多地储存电能;看电视的时候,他会把声音调小,把亮度调低。他说:“太阳给我们带来了电,我们要珍惜它,不能浪费。” 母亲也会把洗衣服的水用来浇花,把做饭剩下的菜叶用来喂家里的小羊,她说:“这些都是资源,不能随便扔掉,要物尽其用。”
李大叔在做木工活的时候,会把剩下的小木屑收集起来,用来取暖。他说:“这些小木屑虽然不起眼,但也是能源,扔掉太可惜了。” 王大娘做饭的时候,会把火候控制得很好,既保证饭菜煮熟,又不会浪费天然气。她说:“每一方天然气都来之不易,我们要省着用。”
张小姐现在上班,有时候会和同事一起拼车,或者乘坐公共汽车,减少电动车的使用,这样不仅能节约电能,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她说:“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我们要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能源和更美好的环境。”
医院里的医生和护士也会注意节约能源。不用的电器会及时关掉,空调温度会调到合适的范围,既保证病人的舒适,又不会浪费电能。他们说:“节约能源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要给病人做好榜样。”
能源就像空气和水一样,融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不可或缺。它见证了人类生活的变迁,也陪伴着人类不断前行。从草原上的牛粪到太阳能板,从村庄里的柴火到天然气,从城市里的煤电到各种清洁能源,能源的形态在不断变化,但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始终没有改变。
我们每个人都是能源的使用者,也应该是能源的保护者。在享受能源带来便利的同时,要记得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让能源能够持续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让我们的生活因为能源而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的世界因为能源而变得更加精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能源织就的生活图景 https://www.w10.cn/suitan/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