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的 “小蓝”:无人配送车改变的日常

楼下的 “小蓝”:无人配送车改变的日常

陈阿姨第一次见到那辆蓝色的小方盒时,正提着刚买的青菜往单元楼走。初秋的阳光把小区里的银杏叶染成浅黄,那个半人高的家伙却没心思欣赏风景,沿着路边的白色标线慢慢挪动,车身上印着的 “生鲜直达” 四个字在阳光下格外显眼。她停下脚步多看了两眼,直到邻居张奶奶从后面拍了拍她的肩膀:“这是物业新引进的配送车,以后买水果不用跑超市啦。”

陈阿姨将信将疑地摇摇头,手里的塑料袋还沾着菜市场的水汽。活了六十多年,她习惯了在早市和摊主讨价还价,看着新鲜的鱼虾从水箱里捞出来,蔬菜带着刚摘下来的泥土气息。让一个没有司机的铁盒子把菜送到家?她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就像去年儿子要给她装智能门锁时,她担心陌生人会用高科技打开家门一样。

楼下的 “小蓝”:无人配送车改变的日常

那天傍晚,陈阿姨的小孙子乐乐突然吵着要吃草莓。外面下起了小雨,她看着窗外湿漉漉的路面犯了难,儿子儿媳加班还没回来,自己腿脚又不太方便。乐乐抱着她的腿撒娇,手机里的动画片都失去了吸引力。陈阿姨想起张奶奶说的无人配送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开了儿子帮她下载的购物 APP,手指在屏幕上慢慢滑动,找到了生鲜专区里的草莓。

下单时她犹豫了半天,反复确认收货地址是不是自家单元楼,还特意在备注里写了 “麻烦送慢一点,老人在家”。放下手机后,她时不时走到阳台往下看,生怕错过那个蓝色的小方盒。没过二十分钟,手机突然响了一声,不是电话,是一条短信:“您的订单已送达至 3 号楼智能自提柜,取件码为 6825,请及时取件。”

陈阿姨赶紧拿起钥匙下楼,电梯里还在琢磨自提柜怎么用。走出单元门,就看到那辆蓝色的无人配送车停在自提柜旁边,车身上的屏幕亮着,显示 “正在完成最后一单配送”。她按照短信里的提示,在自提柜上输入取件码,柜门 “咔嗒” 一声弹开,里面放着一个印着卡通图案的保鲜盒,打开一看,草莓个个饱满,还带着凉气。

从那以后,陈阿姨成了无人配送车的常客。有时候是买一把香菜,有时候是给乐乐买盒酸奶,甚至有一次家里的酱油用完了,她都不用麻烦邻居帮忙,直接在 APP 上下单。每次取货时,她都会多看几眼那个蓝色的小方盒,看着它沿着固定的路线慢慢行驶,遇到行人会自动停下,等行人走过再继续前进。有一次,她看到一个小朋友围着配送车转圈,配送车竟然停下不动了,直到小朋友的妈妈把孩子拉走,它才继续往前开。

小区里的王爷爷一开始比陈阿姨还抵触无人配送。他总说:“好好的人不送货,偏要让个铁盒子送,这不是抢人家快递员的饭碗吗?” 直到有一次,王爷爷的血压药吃完了,子女都在外地,药店又在两公里外,他实在没办法,只好让社区志愿者帮忙用无人配送下单。没想到,不到半小时,血压药就送到了自提柜。拿着药,王爷爷叹了口气说:“看来这铁盒子也不是没好处,关键时刻还能救急。”

负责维护无人配送车的小李,每天都会来小区检查车辆状况。他二十多岁,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说话总是笑眯眯的。有一次,陈阿姨看到他蹲在配送车旁边,手里拿着工具在修理什么,就走过去问:“小伙子,这车子坏了吗?” 小李抬起头说:“阿姨,没坏,就是例行检查,看看轮胎和电池有没有问题,确保它能正常送货。”

陈阿姨蹲下来和他聊天,才知道这些无人配送车每天要跑十几个小时,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九点,平均每小时能送二十多单。遇到恶劣天气,比如下雨或者下雪,它们也能正常工作,因为车身做了防水处理,轮胎也是防滑的。小李说:“这些车子里装了好多传感器,能识别路上的障碍物,还能记住小区里的每一条路线,比人记路还准呢。”

有一次下大雨,陈阿姨在阳台上看到无人配送车还在送货。雨水打在车身上,溅起一朵朵小水花,可它依然稳稳地沿着路线行驶,没有丝毫偏差。她赶紧给小李发了条微信:“小伙子,这么大的雨,让车子歇会儿吧,别淋坏了。” 没过多久,小李回复说:“阿姨放心,车子不怕雨,而且还有好几户人家等着收菜呢,不能耽误。”

小区里的孩子们最喜欢无人配送车了。每到周末,总有几个孩子在配送车的路线旁边等着,看着它慢慢开过来,然后跟在后面跑。有一次,乐乐和几个小朋友跟在配送车后面,配送车突然停下,屏幕上跳出一行字:“小朋友,请不要跟车奔跑,注意安全哦。” 孩子们看到后,都哈哈大笑起来,乖乖地站在路边,看着配送车慢慢走远。

陈阿姨的儿子儿媳也很喜欢无人配送。他们平时工作忙,经常加班到很晚,以前买东西总是没时间取,要么是放在快递柜里忘了拿,要么是被快递员放在邻居家,很不方便。现在有了无人配送,他们可以在下班的路上下单,回到家就能直接去自提柜取货,省了不少麻烦。有一次,儿媳给陈阿姨买了一件新衣服,用无人配送送到小区,陈阿姨当天就收到了,试穿后很合身,高兴得给儿媳打了半个多小时的电话。

不过,无人配送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一次,小区里的张阿姨在 APP 上下单买了一箱牛奶,等了快一个小时还没收到取件短信。她有些着急,给小李打了电话。小李赶紧过来查看,发现是配送车在经过小区花园时,被一只突然跑出来的小狗吓到,暂停了配送任务。小李找到配送车时,它正停在花园旁边,屏幕上显示 “检测到突发障碍物,已暂停配送”。小李安抚好张阿姨,又把配送车重新启动,看着它把牛奶送到张阿姨家的自提柜,才放心离开。

还有一次,小区里停电了,智能自提柜用不了。陈阿姨正好下了单买了鸡蛋,看着停在单元楼下的配送车,不知道该怎么取货。就在她着急的时候,小李骑着电动车赶来了。他从车上拿下一个便携式充电设备,给自提柜充上电,然后帮陈阿姨取出了鸡蛋。陈阿姨握着小李的手说:“真是太谢谢你了,要是没有你,我这鸡蛋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拿到呢。” 小李笑着说:“阿姨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们早就想到停电这种情况了,专门准备了应急设备。”

随着和无人配送车接触的时间越来越长,小区里的居民们渐渐习惯了它的存在。有时候,大家会在业主群里分享自己用无人配送的经历:“今天买的葡萄真新鲜,配送车送过来还是凉的”“我家孩子现在都会自己用自提柜取零食了”“昨天看到配送车帮一位老奶奶把买的米送到了楼下,真贴心”。以前大家见面聊的都是谁家的菜新鲜、哪家超市在打折,现在聊得更多的是怎么用无人配送更方便,哪个时间段下单能更快收到货。

有一次,社区组织了一场关于无人配送的座谈会,邀请了居民代表和小李参加。会上,大家提出了很多建议,有人说希望自提柜能再大一点,方便放体积大的东西;有人说希望 APP 能增加语音下单功能,方便老年人使用;还有人说希望配送车能多增加几个取货点,不用每次都跑到单元楼下取货。小李认真地把大家的建议记下来,说会反馈给公司,尽快改进。

没过多久,小区里的自提柜真的换成了更大的型号,还增加了冷藏功能,买的生鲜食品放里面不用担心变质。APP 也更新了语音下单功能,陈阿姨现在不用戴老花镜,对着手机说 “我要买两斤苹果”,就能轻松下单。配送车的取货点也增加了三个,分别在小区的东大门、西大门和中心花园旁边,居民们取货更方便了。

陈阿姨现在不仅自己用无人配送,还经常教小区里其他的老人怎么用。有一次,她在公园里遇到李奶奶,看到李奶奶手里提着一大袋菜,累得气喘吁吁,就对李奶奶说:“李姐,你以后别自己去超市买菜了,用无人配送多方便,在家就能下单,还能送到楼下。” 她一边说,一边拿出手机,手把手地教李奶奶怎么下载 APP、怎么选商品、怎么下单。李奶奶学会后,当天就下了一单,取货时特意找到陈阿姨,高兴地说:“老陈,谢谢你啊,这东西真好用,以后我再也不用扛着菜爬楼梯了。”

看着小区里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无人配送,陈阿姨心里也很高兴。她想起第一次见到那个蓝色小方盒时的情景,觉得时间过得真快。现在,那个蓝色的小方盒已经成了小区里不可或缺的一员,每天默默地为居民们配送着生活所需,无论是新鲜的蔬菜水果,还是急需的药品日用品,它都能准时送到。

傍晚时分,陈阿姨又一次在 APP 上下单买了乐乐喜欢吃的草莓。放下手机,她走到阳台,看着楼下的蓝色配送车正慢慢驶来,夕阳把它的影子拉得很长。不一会儿,手机响起了取件提醒,陈阿姨拿起钥匙,哼着小曲下楼取货。楼道里传来邻居们的说笑声,远处的厨房里传来炒菜的声音,一切都那么平常,又那么温暖。而那个蓝色的无人配送车,就像一位沉默的朋友,静静地守护着这个小区里的烟火日常。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楼下的 “小蓝”:无人配送车改变的日常 https://www.w10.cn/suitan/3506/

(0)
上一篇 2025-08-26 下午2:26
下一篇 2025-08-26 下午2: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