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周末去家附近的菜市场,总觉得像走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小世界。红的番茄、绿的黄瓜、紫莹莹的茄子堆在摊位上,摊主阿姨一边给蔬菜喷水,一边跟熟客唠着嗑,说这是自家棚里刚摘的,还带着露水的新鲜劲儿。以前总觉得农业就是在田里种地,后来跟这些摊主聊多了才发现,现在的农业早不是咱们印象里的老样子,里面藏着好多有意思的门道,今天就跟大家好好掰扯掰扯。
就拿夏天最受欢迎的西瓜来说吧,小时候总听大人说 “瓜熟蒂落”,以为西瓜都是等长到自然成熟才摘下来。可前阵子跟卖西瓜的张叔聊天,才知道现在种西瓜还有 “吊蔓” 的种法。不是把西瓜扔在地上随便长,而是用绳子把瓜藤吊起来,让西瓜一个个悬在半空中。张叔说这样种出来的西瓜,每一面都能晒到太阳,不会因为贴在地上而长斑,而且通风好,不容易生病虫害,口感也更甜。他还拿出手机给我看棚里的照片,绿油油的瓜藤上挂着圆滚滚的西瓜,像一个个小灯笼似的,特别可爱。
除了种法新鲜,现在的农民选种子也特别讲究。以前可能就是把去年收获的粮食留一部分当种子,现在大家更愿意选那些抗病性强、产量高还好吃的品种。就像咱们常吃的大米,有的软糯适合煮粥,有的筋道适合做炒饭,这些不同口感的大米,背后都是农业科研人员一点点培育出来的。有次去乡下亲戚家,正好赶上他们播种,亲戚手里拿着一小袋种子,跟我说这袋种子可贵了,但种出来的水稻不容易生病,收的时候产量也高,算下来反而更划算。
而且现在种地,早就不是光靠人力了,各种农机设备帮了大忙。以前收麦子的时候,全村人都要上阵,割麦子、捆麦垛、脱粒,忙上十几天才能把麦子收完。现在不一样了,大型收割机开到田里,一天就能收几十亩地,麦子收下来直接脱粒装袋,又快又省力。就连浇水都有了新方法,不是像以前那样拿着水管漫灌,而是用滴灌或者喷灌,水直接送到庄稼的根部,既节约用水,又能让庄稼更好地吸收水分。有个种蔬菜的大哥跟我说,他棚里装了智能灌溉系统,用手机就能控制什么时候浇水、浇多少水,就算不在棚里也能把庄稼照顾得好好的,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天天守在棚里了。
说到蔬菜大棚,这可真是个好东西,能让咱们一年四季都吃到新鲜的蔬菜。冬天外面天寒地冻,大棚里却温暖如春,黄瓜、番茄、青椒照样长得绿油油的。我曾经好奇地问过大棚的主人,冬天大棚里那么暖和,是不是要一直烧煤取暖?主人笑着说,现在都用更环保的方式了,有的用太阳能供暖,有的用保温膜和保温被,晚上把保温被盖在大棚上,就能留住热量,白天掀开让太阳照进来,棚里的温度就上去了。而且大棚里的温度、湿度都能控制,这样种出来的蔬菜不仅长得快,品相也好,口感也比反季节自然生长的蔬菜好很多。
现在很多地方还流行起了 “生态农业”,就是种地的时候尽量不用化肥和农药,而是用有机肥,靠天敌或者生物制剂来防治病虫害。这样种出来的农产品,不仅更健康安全,还能保护土壤和环境。我家附近就有个生态农场,他们种的蔬菜和水果都要经过检测,确保没有农药残留,虽然价格比普通农产品贵一点,但买的人特别多。有次我去农场参观,看到田里养着鸭子,农场的工作人员说,鸭子在田里既能吃害虫,又能给田地施肥,一举两得。而且他们还在田里种了不同的庄稼,比如玉米和大豆套种,玉米长得高,大豆能固氮,相互帮助,长得都特别好。
其实农业离我们的生活特别近,咱们每天吃的饭、吃的菜、吃的水果,都是农业的产物。以前总觉得农业是农民的事,跟咱们城里人没关系,后来才明白,农业的发展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比如咱们希望吃到更健康的食物,农业就朝着生态、绿色的方向发展;咱们希望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农业就有了大棚种植和反季节栽培;咱们希望食物的口感更好,农业科研人员就不断培育新的品种。
现在还有很多年轻人也开始投身农业,他们带着新的理念和技术,给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有的年轻人用直播的方式卖农产品,把自家种的水果、蔬菜通过手机镜头展示给大家,让更多人了解农产品的种植过程,也让好的农产品能卖个好价钱。有的年轻人搞起了 “共享农场”,让城里人可以认领一小块土地,自己种植蔬菜,体验种地的乐趣,到了收获的时候还能吃到自己种的新鲜蔬菜。这些新的尝试,不仅让农业变得更有趣,也让更多人重新认识了农业。
不知道大家平时在买东西的时候,有没有留意过农产品的产地和种植方式呢?有没有遇到过让你觉得特别新鲜或者有意思的农业相关的事情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菜市场里藏着的农业小秘密,你发现了吗? https://www.w10.cn/suitan/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