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商家朋友总觉得私域流量是个高深玩意儿,要么觉得得有大团队才能做,要么担心自己没技术玩不转。其实真不是这样,你每天用的微信、朋友圈、社群,甚至自家客户的联系方式列表,都是私域流量的基本盘。关键不是你有多少用户,而是你能不能把这些用户变成愿意反复跟你打交道、甚至主动帮你分享的人。
我认识一个开烘焙工作室的姑娘,一开始只靠线下门店和外卖平台接单,平台抽成高不说,客户买完就走,下次想吃蛋糕可能就刷到别家了。后来她试着在顾客取餐时递张小卡片,说加微信能领一张 10 元优惠券,还能提前看到新款蛋糕的试吃活动。慢慢攒了三百多个微信好友,每天在朋友圈发点蛋糕制作的小视频,比如戚风蛋糕怎么打发蛋清,水果都是当天早上新鲜采购的,偶尔还会发些顾客反馈的聊天截图。就这么坚持了半年,现在她的微信订单能占到总订单的六成,很多老顾客还会拉朋友进她的福利群,根本不用再花大价钱在平台上做推广。
可能有人会说,我也加了客户微信,可发消息总没人理,更别说成交了。这事儿得先想明白,私域不是你单方面发广告的地方,而是要跟用户 “处朋友”。就像前面说的烘焙姑娘,她不会每天刷屏发 “蛋糕打折了快买”,而是会在朋友圈问 “下周想做一款新口味的慕斯,大家更喜欢芒果还是草莓呀?”,有客户留言说芒果,她就会回复 “好的,那下周芒果慕斯安排上,到时候给你留一块尝鲜”。这种互动多了,客户就会觉得你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卖家,而是一个懂他们喜好的朋友,下次有需求自然会先想到你。
还有些人做私域,总想着把所有用户都拉进一个群里,然后每天发些链接就完事了。其实这样做效果特别差,群里很快就会变成 “死群”,甚至有人会直接退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用户 “分分类”,也就是所谓的用户分层。比如你是做服装生意的,就可以把用户分成 “喜欢通勤风的”“喜欢休闲风的”“经常买童装的” 等不同群体,然后针对不同群体建不同的群。给通勤风的群里发职场穿搭技巧,给休闲风的群里发周末出游搭配,给童装群里发孩子穿衣的注意事项。这样一来,每个群里的内容都能精准满足用户的需求,他们才愿意留在群里,甚至主动参与讨论。
我之前还遇到过一个开水果店的老板,他做私域的方法特别有意思。他会给每个加微信的客户建一个简单的档案,比如记得张阿姨喜欢吃软一点的香蕉,李大哥每次都买进口的车厘子。下次张阿姨微信问有没有香蕉,他就会主动说 “张阿姨,今天到了一批特别软的香蕉,我给您留了一串,您啥时候方便过来拿?”;李大哥要是有段时间没下单,他就会发消息说 “李大哥,最近新到的车厘子比上次的还新鲜,您要不要来两斤尝尝?”。就靠这种 “记着用户喜好” 的小细节,他的微信客户复购率特别高,很多客户还会主动把他推荐给身边的朋友。
其实做私域最忌讳的就是 “急功近利”。很多人刚加了几个客户,就想着马上能成交多少单,一旦没达到预期就觉得私域没用,然后就放弃了。但私域运营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就像种树一样,你得先浇水、施肥,等树长好了才能结果。比如你刚开始做的时候,可能每天只能加十几个客户,互动的人也没几个,但只要你坚持每天跟用户聊聊天、分享点有用的内容,慢慢积累信任,客户就会越来越多,复购率也会越来越高。
还有个常见的误区,就是觉得私域只能靠微信。其实除了微信,你自己的客户电话列表、抖音粉丝群、小红书的关注者,只要是能直接触达用户的渠道,都能算私域。比如你是做美妆代购的,在小红书上分享护肤品的使用心得,吸引了一批粉丝关注,然后引导这些粉丝加你的微信,或者进你的小红书粉丝群,这也是在做私域。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渠道,不用追求所有平台都做,把一个渠道做深做透就够了。
我有个朋友是做手工饰品的,她一开始在好几个平台都开了账号,微信、抖音、小红书都想做,结果每天忙着在不同平台发内容,精力根本不够用,每个平台的效果都不好。后来她发现小红书上喜欢手工饰品的人特别多,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小红书上,每天分享饰品的制作过程,比如怎么把一块普通的银片做成好看的项链,怎么挑选天然的宝石。慢慢吸引了一批粉丝,然后引导这些粉丝加她的微信,在微信上给粉丝提供定制服务。现在她的小红书账号有两万多粉丝,微信上有五千多个客户,每个月的收入比之前多了好几倍。
做私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要给用户 “提供价值”。这里的价值不一定是打折优惠,也可以是有用的信息、专属的服务。比如你是做母婴用品的,就可以在社群里分享育儿知识,像宝宝辅食怎么做、怎么给宝宝选纸尿裤;你是做健身器材的,就可以在朋友圈发一些简单的家庭健身教程,告诉用户怎么用家里的器材练出好身材。用户觉得在你这里能学到东西、得到帮助,才会愿意一直关注你,甚至主动帮你传播。
之前我还见过一个做书店的老板,他的私域运营做得特别棒。他会在微信上给客户推荐适合的书,比如客户说最近压力大,他就会推荐几本治愈系的散文;客户说想给孩子选绘本,他就会根据孩子的年龄推荐合适的读物。他还会定期在社群里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大家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很多客户都说,在他这里不仅能买到书,还能认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就算家附近有其他书店,也愿意特意来他这里买。
可能有人会觉得,自己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跟每个用户互动、做用户分层。其实不用追求完美,哪怕每天只花半小时跟几个客户聊聊天,每周整理一次用户需求,慢慢积累下来也会有效果。比如你每天在朋友圈发一条有用的内容,回复几个客户的留言,坚持一个月,你就会发现跟客户的关系比之前近了很多,成交的概率也会提高。
还有些人担心做私域会被用户反感,其实只要你把握好 “度”,就不会有这个问题。比如发朋友圈,不要刷屏,每天发 2-3 条就够了,内容要多样化,不要全是广告;在社群里,不要只发链接,多组织一些互动活动,比如问答、抽奖、晒单有礼等,让用户有参与感。只要你是真心为用户着想,而不是只想着卖东西,用户就不会反感,反而会觉得你很靠谱。
我之前有个同事,她自己做私域卖护肤品,一开始也担心用户会反感,所以她很少发广告,而是经常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用护肤品的心得,比如 “这款面霜我用了一个月,冬天脸再也不脱皮了”,还会发一些护肤小技巧,比如 “早上护肤步骤其实不用那么复杂,精华 + 面霜就够了”。有客户问她护肤品好不好用,她也不会直接说 “特别好你快买”,而是会问客户的肤质,然后根据肤质推荐适合的产品,还会提醒客户 “如果用着不舒服可以随时找我”。就靠这种真诚的态度,她的客户不仅不反感,还特别信任她,很多人都是长期复购的老客户。
做私域其实没有什么固定的公式,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且坚持下去。每个人的行业不同、客户群体不同,适合的运营方式也会不一样。比如卖快消品的可能更适合用社群做促销活动,卖高客单价产品的可能更适合一对一沟通建立信任。所以不要盲目模仿别人的方法,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调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径。
就像前面提到的烘焙姑娘、水果店老板、手工饰品卖家,他们的方法都不一样,但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核心就是他们都找到了适合自己行业和客户的运营方式,并且用心去做。所以不管你是开实体店的,还是做线上生意的,只要你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用户、服务用户,就能把私域流量做好。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做私域的人越来越多了,会不会太晚了?其实一点都不晚。因为私域的核心是用户信任,只要你能真诚地对待用户,给用户提供价值,不管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哪怕你现在只有几十个客户,只要你能把这几十个客户服务好,让他们成为你的忠实粉丝,他们就会帮你带来更多的客户,慢慢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最后想跟大家说,私域流量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也不是只有大公司才能做的事情。它更像是一种 “用心经营用户” 的思维,只要你愿意放下急功近利的心态,真诚地跟用户打交道,给用户提供他们需要的价值,哪怕是一个普通人,也能把私域流量玩明白,让它成为自己生意的 “护城河”。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私域流量不是玄学,普通人也能玩明白的用户运营法 https://www.w10.cn/suitan/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