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小时候上课,老师总是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写画画,知识点记不全就得赶紧抄笔记,遇到复杂的实验只能靠课本上的插图想象。现在再走进校园,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 讲台前的黑板变成了高清触控屏,老师用手指一点就能调出动画演示,学生们拿着平板就能实时参与课堂互动,连偏远山区的孩子都能通过直播跟着城市里的名师上课。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正是教育信息化在默默发力,它就像一股看不见的力量,悄悄改变着我们熟悉的教育场景,让学习这件事变得越来越灵活、越来越有趣。
以前要是想补补课,要么得去老师家里,要么就得报个辅导班,不仅花钱还得来回跑路。现在不一样了,打开手机或者电脑,各种学习 APP 里满是优质课程,从小学的拼音算术到高中的数理化,甚至还有大学的专业知识,只要愿意学,随时随地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更方便的是,很多课程还支持回放,上课没听懂的地方,回家再看一遍就能搞明白,再也不用因为没跟上老师的节奏而着急。而且这些课程不只是简单的知识点讲解,有的会用动画把抽象的概念变具体,有的会用游戏化的方式让做题变得像闯关一样有意思,连原本觉得学习枯燥的孩子,都慢慢开始主动打开学习软件了。
不过教育信息化可不是只给学生带来了方便,对老师来说,教学工作也因为这些技术变得轻松了不少。以前批改作业得一本本翻,遇到全班都错的题,还得在第二天的课堂上重新讲一遍。现在有了在线作业系统,学生提交答案后,系统能自动批改客观题,老师只需要重点看主观题就行,大大节省了批改时间。而且系统还会自动统计错题,生成数据分析报告,老师一眼就能看出哪个知识点学生掌握得不好,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比如在数学课上,要是系统显示很多学生都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上出错,老师就可以专门安排一节课,用更生动的方式把这个知识点再讲一遍,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凭感觉判断教学重点。
除了改变课堂教学和作业批改,教育信息化还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能传递到更远的地方。在一些偏远山区,因为师资力量不足,很多孩子可能从小学到高中都没接触过专业的音乐、美术老师,更别说编程、机器人这些新兴课程了。但现在有了 “双师课堂”,山区的孩子可以通过大屏幕跟着城市里的专业老师上课,本地的老师则在旁边帮忙辅导,遇到没听懂的地方随时解答。比如云南某个山区小学,通过双师课堂,孩子们第一次跟着专业的美术老师学画画,第一次用电脑上编程课,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都变成了现实。而且这种模式不仅能让山区孩子接触到优质资源,还能帮助本地老师提升教学水平,毕竟跟着优秀的老师一起上课,自己的教学思路也会慢慢打开。
当然,教育信息化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还是会遇到一些小问题。比如有些家里条件不好的孩子,可能没有自己的电脑或平板,没办法顺畅地参与在线学习;还有些年纪大的老师,对这些新技术不太熟悉,操作起来会觉得麻烦,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另外,网上的学习资源虽然多,但质量参差不齐,有时候家长和学生很难分辨哪些是真正有用的,容易浪费时间在没用的内容上。不过这些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比如学校可以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设备借用服务,教育部门可以组织针对老教师的技术培训,相关平台也可以加强对资源的审核,筛选出优质的课程推荐给大家。随着这些问题慢慢得到解决,教育信息化肯定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现在再回头看看,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改变其实远不止我们看到的这些。它不只是把黑板换成了屏幕,把作业本换成了电子设备,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人们对学习的认知 —— 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和课本,而是变成了一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事情;教育也不再受地域和师资的限制,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后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说不定还会有更多新奇的教学方式出现,比如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 “走进” 历史现场,亲身体验古代的生活;或者用人工智能为每个学生定制专属的学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爱好推荐课程。想想这些可能的未来,是不是觉得特别期待?毕竟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而教育信息化正在用技术的力量,让这个目标离我们越来越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室里的屏幕变了样,教育信息化到底带来了啥? https://www.w10.cn/suitan/1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