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奶奶第一次见到智能手环时,正坐在社区活动中心的藤椅上晒太阳。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落在她银白的发丝上,像撒了把碎金。社区志愿者小李捧着个蓝盒子走过来,说这是街道发的健康监测仪,能测心跳、记步数,还能在摔跤时自动叫救护车。“我这把老骨头摔了就摔了,哪用得着这么金贵的东西。” 陈奶奶摆摆手,袖口滑落露出手腕上那只戴了三十年的机械表,表盘玻璃早已有了细密的划痕。
那天傍晚,陈奶奶在厨房炖排骨时差点晕过去。不是什么大事,老毛病低血压犯了,只是这次头晕来得又急又猛,她扶着灶台缓了半天才站稳。夜里躺在床上,她摸着胸口砰砰乱跳的心脏,忽然想起小李说的那个能测心跳的手环。凌晨三点她爬起来翻出蓝盒子,借着月光研究说明书,老花镜滑到鼻尖上也顾不上推。银色的手环扣在手腕上凉丝丝的,像戴了圈细铁丝,她对着空气嘟囔:“这玩意儿真能比王大夫的听诊器还灵?”
王大夫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中医,给陈奶奶看了二十多年病。每周三上午,陈奶奶总会提着布袋去诊室,布袋里装着她记血压的小本子,上面是用铅笔写的歪歪扭扭的数字。“您这血压忽高忽低的,得天天测才行。” 王大夫在处方笺背面画过简易血压图,可陈奶奶总记不清该什么时候测。
戴上手环的第三天,陈奶奶在菜市场跟卖豆腐的张婶聊天,手腕突然震动起来。她低头看见屏幕上跳出 “心率异常” 的红色字样,吓得手里的塑料袋都掉了。张婶帮她捡起来时,发现她脸色发白:“陈大姐,你这是咋了?” 那天下午去社区医院,王大夫看着手环同步过来的数据,发现她早晨五点就有过一次心率波动:“您这是早起买菜累着了,以后可不能这么早去挤菜市场。”
陈奶奶开始每天对着手环说话。清晨六点,她会举着腕子跟老伴的遗像说:“老头子,你看这东西说我昨晚睡了六个钟头,比前天多半个钟呢。” 傍晚在公园散步,遇到相熟的老姐妹,就翻开屏幕展示当天的步数:“你看我今天走了五千步,比你多两百呢。” 有次手环提醒她该喝水了,她对着茶杯笑:“现在连喝水都有人管着了。”
孙子陈明在外地读大学,每周五晚上会准时打视频电话。“奶奶,你看我给你设的睡眠提醒管用不?” 陈明举着手机,屏幕里映出他宿舍的书桌,上面摆着同款但颜色更鲜艳的手环。陈奶奶把腕子凑到镜头前:“管用管用,昨晚它一震动我就躺下了。” 其实她常常等手环震动好几回才放下手里的毛线活,只是不想让孙子担心。
去年冬天,陈奶奶半夜起夜时摔了一跤。她躺在地上想喊人,却发不出太大声音。迷迷糊糊中,手腕上的手环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紧接着她听见放在客厅的座机响了起来。是社区应急中心的工作人员:“陈阿姨,您没事吧?我们监测到您可能摔倒了。” 没过十分钟,邻居张大爷就拿着备用钥匙开门进来,后面跟着社区医院的值班医生。
陈明接到社区电话赶回家时,陈奶奶已经能坐在床上喝小米粥了。他看着母亲手腕上那只被摔出裂痕的手环,眼眶有点发红:“奶奶,我再给您买个新的。” 陈奶奶把他的手按住:“不用不用,这只还能用呢,它救了我一命,我得留着它。” 那天下午,陈明给手环换了块新电池,又在 APP 里把紧急联系人从社区中心改成了自己的手机号。
现在陈奶奶的手环屏幕边缘已经有了明显的磨损,表带也换过两次。每天清晨,它会准时在六点半震动,提醒她该吃降压药了;傍晚七点,会弹出孙子设置的 “亲情时间” 提醒,这时她就会坐在沙发上等着视频电话响起。有次社区组织老人去郊游,她跟老姐妹们比赛谁的手环功能多,最后指着屏幕上的天气预报说:“你们看,它还知道明天要下雨呢。”
夕阳西下时,陈奶奶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晒太阳。她抬起手腕,看着手环屏幕上跳动的绿色心率曲线,像看着一条奔流不息的小河。远处的天际线被染成温柔的橘色,晚风吹动她花白的头发,也吹动了晾衣绳上那件印着向日葵的衬衫。手环突然震动了一下,是陈明发来的消息:“奶奶,我下周六回家,想吃您做的红烧肉。”
陈奶奶笑着回复 “好嘞”,手指在屏幕上慢慢点出一个笑脸表情。腕间的银色手环在余晖中闪着微光,像缀在袖口的一颗小星星,安静地记录着这个寻常傍晚里,一位老人与远方亲人的温柔牵挂。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腕间的星辰:那些被可穿戴设备串联的日子 https://www.w10.cn/keji/1305/